这些是今年CES展出的部分,已经发展到应用级别的技术,如这个智能镜子,还有这柔性的屏幕。
以上这些都是不太成熟的技术,但是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的点状分布的应用的技术,我们应该对未来的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了。
7 怎样改变设计本身?
前面说了6个大章节才绕回到我的老本行“室内设计”上,不过如果没有之前的6个章节,我只给大家一个结论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我疯掉了。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交互设计,但自己每天都会在手机上用有交互的APP。后来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我们做的室内的场景和设计全部都是自主性的,而不是交互性的呢?即使是花了很多钱铺满了最贵的大理石,依然如此。
而之前介绍的趋势从设备的器官化,到与现实增强的技术的交流,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新的商业逻辑,形成了新的业态。
业态的改变一定带来行业所呈现的现象与之前不同。
比如之前看到的,AR对办公的交互影响。
我们以后开会还是会现在这个样子吗?
我们的沟通方式和渠道的改变会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方式产生变革,这种变革会不会改变办公的方式?
我们还要多少个隔间?
我们还要有什么样的会议室?
我们的组织和工作方式的游戏化将让我们未来的办公氛围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还会像现在这样装修我们的办公室吗?
我们每个人又将在办公室里呆多久?
还是在家里或者其他第三场合的办公的时候越来越长?
再比如,我通过我的随身设备——比如手机或眼镜——预订了一间酒店,从这一刻起酒店就展开了对我的服务。酒店从我的社交软件上读取并分析出我的喜好、我去过哪里、我喜欢什么菜、我喜欢什么口味、我现在的位置离酒店有多远、我喜欢什么交通方式、以现在的交通状况我要多久才能到达酒店、我喜欢什么气味、读什么书、喜欢什么故事等等等等。
记得吴声老师讲过,有一天,柔性屏幕的价格低到了墙纸的程度,我们的家里还要墙纸吗?家里如何装修呢?
那好,回到酒店的想象上:
如果我们能在技术上做到个性化的分析用户的喜好(正如亚马逊现在所做的那样),那么,我们的酒店每次接待不同的客户都会提供不同的体验。
比如,你喜欢白色的禅意风格,那么你来到酒店通过你的眼镜设备看到的大堂的图像场景,你听到的背景音乐都是不一样的,甚至你完全可以在大堂看一场针对你个人的欢迎秀。去房间的路上一直会有虚拟出来的,只有你自己能看到的场景、服务人员向你介绍酒店的设施,去你的房间路上还会给你讲你喜欢的笑话。也许还会聊聊你的上一次旅行,打开房间的门你看到的墙壁地板也都是你喜欢的主题和风格的。当然,这些场景也都是你的眼镜投影在你的眼睛上的。你也会发现你喜欢的照片,你朋友家里人的合影也出现在墙上的画框里。
所有的电器、灯光、窗帘都支持手势捕捉和匹配,这就像魔法一样的隔空遥控。想象一下,你对着窗帘滑动一下,窗帘就会自动打开或关闭。好了,现在的晚餐准备好了,是之前根据你的口味偏好向你推荐并确认的。当然你喜欢的场景也早已准备渲染好了,你听的背景音乐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在同一间餐厅里每一个客人摘下眼镜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就像这个场景里有裸眼3d一样,可是当你戴上眼镜看到的的确每个人都不同了。
到了晚上入睡时,酒店里的兔顽科技智能床根据你的身高体重,颈椎腰椎的生理曲度,自动匹配出一个最适合你的软硬度和身体状况的床垫。想象一下吧,每个场所每一种服务都可以是一场秀,是一个故事,是种体验,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有多么的不同。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一间商场,或者每一间巨大的mall中空的空间,都要上演堪比拉斯维加斯甚至太阳马戏团的大秀广告呢?也许我们可以随时和陌生人在这里来一场游戏枪战呢?
想一想,如果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那么将会对商业的业态和整体的体验逻辑以及信息的传播起多么大的改变呀,也许以后电影会越来越向游戏进化,你会参与其中,也许,你我虽然在家里办公也可以相互看到对方,实时交流,天涯若比邻。
是的,如果这种技术的进化方向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室内设计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既然室内的背景和主题的变换频率变高,那么现在这种凹造型的,为了好看做造型的事会少。也就是说我们会把立面当做幕布来处理,更多考虑光影技术的需求,我们会更环保,用的石头、木头会比现在少一些。同时作为一个设计师,有可能会对怎么施工,什么大理石造型的n个节点的画法等知识的需求会变得不太重要,反而是如何处理一个常见的互动和体验,如何用声光去塑造一个小故事和内容的能力变得比较重要。
好了,绕了那么大一个圈,最后绕到了这里,其实这些内容在2016年1月26号的马蹄年会30分钟的演讲里,是没法说的非常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整理出来这些文字的原因。
作为室内设计这个行业的观察者,我希望我能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我们这个行业,希望能给大家启发,谢谢马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