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记得大学时老师说: ......工业革命之后,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设计.....
说实话,为什么要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现代意义的设计?我始终想不明白。
难道古代人不需要设计吗?
那样式雷不算设计师?
能工巧匠难道不算设计师吗?
这些问题困扰我多年。
工业革命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中有多重要。
可以这么说,人类文明上一次质的飞跃是学会使用火。因为人类使用火,于是有了陶器,有了金属,人类有了更短的肠道和更大容量的脑,有了交换,有了刀耕火种,有了可依靠的温暖,以使人类挨过残酷的冰川期......
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因使用火而开始,人类文明又因工业革命而提升了一个层级。
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思想基座都是工业革命奠定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各国的人均GDP从来没有超过500美金,而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业国的人均GDP暴涨。
于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可以绕开马尔萨斯陷阱的模式,只要你完成了工业化,人口对你而言,就再也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财富。
再有,无论修建金字塔的法老,还是2000年后修建颐和园的大清皇帝,2000年的时间里,无论你的权势多大,你能调用的人均机械力只有0.5马力,所以修建大型工程只能靠人多和长时间的投入。
但工业革命结束了这个限制,让人类可以使用的人均机械力暴增。就像你用来代步的汽车,随便就可以输出几百马力。
工业革命从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人类的生产方式。
人类因为有了工业革命,于是开始了用科学来批量地生产知识。
我们也用工业文明的方式批量生产健康,让人类的平均寿命从35岁达到现在的接近80岁。
我们用工业的方式批量生产教育。
我们用工业的方式批量生产食物。
我们用工业的方式批量生产娱乐。
我们也用工业的方式生产政治。
生产金融
生产战争
.......
大问题?
建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非常非常昂贵,非常低产的,建造速度也非常缓慢。而且因为技术所限,人类的建筑始终不能过高,否则建筑很快会被自身的重量压垮。
上文提到工业革命改变了一切事物的生产方式。
那么建筑呢?
其实开始的时候,人类并没有找到工业化设计生产建筑的可靠途径。
于是历史的天空中飘荡着一个大问题:
人类该怎样用工业化的手段,更快,更便宜,更大规模地设计和生产建筑呢?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谁就能摘下时代的桂冠,谁就能加冕为”宗师”,谁就能开创一个新时代。
于是 “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力学,数学,化学的发展,给建筑带来了新的结构。过去束缚人类建筑高度的地球引力,被工业的新技术征服。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3
从1851年英国水晶宫到埃菲尔铁塔,人类使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钢铁,玻璃,水泥这三种材料,来尝试新的营造方式,人类城市的天际线也在这些伟大的尝试中逐渐改变。
在求解这个历史大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或宗师,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这些人是大师还是宗师,还是视他们对那个历史问题所做出的贡献而定。
柯布西耶
做室内设计的人多少都知道,上世纪的建筑三巨头,柯布西耶,赖特,密斯(4巨头,包括罗格皮乌斯)
我们单独拿出最有代表性的柯布西耶来讲。
他曾经写过一本叫做《走向新建筑》的书,在书中,柯布西耶回应了:人类该怎样用工业化的手段,更快,更便宜,更大规模地生产建筑?
这个是大问题。
柯布西耶出生在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理解机器,也崇拜机器。
在柯布西耶看来,机器代表了可重复的高效与可靠,代表了精密和次序。
以至于他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个概念。
正因为住宅可以是机器,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做到为人类高效,便宜地生产住宅。
柯布西耶提出了多米诺体系。这个体系是他回应那个历史大问题的核心,当然这也彻底改变了此后的建筑设计。
(柯布西耶把自己的设想画成了一张小画,画上一共三层楼板,楼板和楼板之间靠四个角上的柱子支撑,三层楼板隔出来的上下两层楼靠楼梯连接,其他地方都是空的。盖房子的时候,四周想放墙就放墙,想放玻璃就放玻璃。这张小画画的就是多米诺体系,也就是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原型。)
多米诺这个名字取自游戏多米诺骨牌,柯布西耶希望自己的这个设计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意组合,并且一层层地摞起来。
正因为是一个个简单的单元,所以满足了工业化的成批量,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最终这个思路影响到全世界,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逻辑。
之后柯布西耶又提出了现代建筑五要素,即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和屋顶花园,其实这也是对多米诺体系的进一步深化。
本质上,多米诺体系是现代化生产建筑的设计守则,是一个工业化生产建筑的说明书。
最终在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一代建筑师的努力之下,人类终于解决了如何工业化生产建筑的问题。人类的现代建筑一路发展走到今天,把世界塑造成了今天的样子。
是柯布西耶们写下了整个现代建筑体系的操作系统,而后来无论多牛的建筑师,都要在这个系统上运行。
阿罗汉果
《金刚经》中,佛陀把修行者分为了4个等级: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具体的意思不再赘述,大家自己搜索)
借用佛陀的这个分类法,我们也可以把人分成4个等级。
第一个层级,是“不入流”的人。
这种人就是盲人摸象中的盲人,这些人因为摸到的是大象不同的位置,而终日抬杠,吵的不可开交。
这些人只能触到表面现象,无法觉察到大象的存在,更无法在抽象层面,把事物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
这个层级中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混乱。因为他们每天摸到的大象位置都不同,所以他们表述混乱,思维混乱,观念混乱。世界上无论国籍肤色,大约90%的人都是这个层级的。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2/3 第二个层级是:“入流”。
也就是说这个人,隐隐约约察觉出有一个东西存在于表象之后,但这个东西是什么不清楚。
这类人,也能感觉到现象和现象之间有联系,但怎么联系的不清楚。
也就是说,他已经察觉到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个总体的“象”,于是苦苦追求,希望能够直面真相,有所“对象”。
这部分人最主要的特点是困惑,开始了怀疑。而觉悟的第一步就是怀疑,所谓哲学启蒙,所谓颇有慧根,指的就是这个阶段。
第三个层级是:“大师”,大师能“见所有相”。
也就是说,这个人心里总算有了一个清晰的“大象”,对“大象”在各个时间空间的变化都了然于胸。你向他请教:大师,昨天我摸到了一个又细又长还乱动的东西是什么?
大师会跟你说:这是大象尾巴,长在大象屁股上,用来甩来甩去打苍蝇。
你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大师都门清。
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了了分明。这样的人往往通透,清澈。
第四个层级是:“宗师”。
宗师不是大师,他见“诸相非相”。
所以宗师是那种创造了大象的人。
因为他创造了大象,后世才会有大师逐渐把这只大象描绘清楚,了了分明。
大宗师
柯布西耶就是这第四种宗师,他创造了一种大象,他解答了一个大的历史问题。舞台是他搭建的,第一行代码是他写的,程序原型是他测试的。
宗师的时代过去了,宗师的创造,变成了行业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用体量凹造型的大师,还是用建筑的方式做装修的大师,再或者大师们的作品无论多么古朴或前卫,本质上都要用宗师定义的方式营造。
高推圣境
多年前无锡梵宫建成,我们一帮设计师讨论:为什么这个佛教场所设计得这么奢华?
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
非大有,不可以大无。
也就是说,梵宫要靠这么奢华的形象来“叹为观止”。先让你惊叹,从而止住你的执着和欲望。
后来见到梵宫的设计师,当面请教了这个问题。结果设计师说: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是因为甲方要求做出一个当代文物。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完成后,能被当作文物传承千年.......
从这个事之后,我才明白有个词叫做:高推圣境。
其实很多时候,重要的历史时刻,重要的创造发现,可能并没有我们后来推想的这么复杂和高大,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过度解读这些先贤的功业。 比如,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伟大吗?
伟大。
但活在2018年已经用上Windows10的你,不能说第一代Windows特好用。
因为第一代Windows的伟大,在于它真正提供了一个解决人机交互问题的思路,让pc时代得以来临。
但在体验和设计细节上,现在的Windows10秒杀它。
再比如,毕加索和达利的画真的好看吗?(我的个人感受是不好看)
但他们的伟大不在于绘画的技巧,而是在于他们推动了艺术对时间和空间,这个习以为常事物的再认知,再思考,再表现。
同样的道理,柯布西耶留下的作品,我个人认为,也都是小小的,丑丑的。
但是其伟大之处,也不在于细节或体验较之当下的设计有多么精妙,宗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
他们能够听到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追问,并且提出了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
宗师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
我们能否在这个小时代听到历史的呼唤和追问。 ……全文岳读完毕
岳蒙 济南
2018.9.14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