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狮子山因形得名,又名岞崿山、鹤阜山。唐代《吴地记》记载:王僚葬此山,傍有思益寺。山上所刻的“狮子回头望虎丘”,成为千年厚重的回响。白居易、唐寅、申时行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来到狮山咏诗、作画。”
文人空间摄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狮子山下寺院
而在苏州本地人眼里,对狮山的记忆更多来自一座历时20余年的游乐场——苏州乐园。苏州乐园现在虽已搬迁,但其保留的大型过山车成为狮山文化广场的一件最具回忆色彩的装置作品。也在“狮山巍峨耸云霄,松柏苍翠入画描”的诗赋长卷中落下十分当代的一笔注脚。
姑苏桥文人苏式面馆(狮子山店),依狮山而起,临靠天狮湖。远望,犹如镶嵌在山头云气间的一居庭园。而这家姑苏桥的营建,就从寻山开始。山还在,城还在,姑苏文人山水的气象也还在。我们开始着手,如何在原先身披钢筋水泥与玻璃外衣的建筑主体内,引入狮山的千年景致。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无马上解锁
第一景
回头望虎丘
来到姑苏桥狮山店,最先看到的是一座明代风格的山门,上悬“姑苏桥”匾额,两侧有美人靠围合,此处借用“驿站”迎八方来客的寓意,供游人歇脚之用。山门旁配有明代上马石,后置一座石狮、一座清代平桥,分植黑松老梅,青枝虬干,写下古代桥亭之趣。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无论是明代唐寅的《农训图轴》,还是在清代画家徐扬描绘的《姑苏繁华图》中,我们都能看见江南水乡溪田交错的景致。姑苏桥入口处的叠山理水,就是借此手法还原古画中的意境。
明 唐寅 农训图轴 绘狮子山
文人空间摄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第二景
思益庭
思益庭的缘起,来自狮山脚下的唐代寺院“思益寺”。我们在一楼辟出了一块区域,顶部模拟天光映照,用明式木构搭建了一座思益庭。庭旁有一廊,名曰“三山廊”。所谓三山,就是蓬莱、瀛洲和方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座仙山。山以黄石垒砌而成,仿若此处仙居,可与狮子山气象相通。池中铺地的青砖是苏式的旱地水作。涟涟水波间,倚靠手工雕花的明清园林款红木座椅,在一长条“状元读书台”上吃一碗姑苏桥匠心制作的汤面,看山坐忘片刻,体验生活在别处的一番文心雅趣。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第三景
狮岩眠松
因为狮山多山石,少泥土,松树多长于石缝间,松姿横卧斜出,便有了“狮岩眠松”的一景,自古与“虎丘古杉”齐名。“姑苏桥”以山石为线,寻山的路中,搭建了一座苏州评弹的坐唱之所,这也是“姑苏桥”一贯延续的苏州味道。苏州弹词有说有唱,以“双档”为主,亦如狮岩与眠松的坚挺与悠然。当然,此处少不了苏州园林的窗棂之美。扇形、方形、菱形等各色窗棂,被布置于面馆的各个包间内,透风漏月,洞门观景别有韵味。
文人空间摄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第四景
来鹤亭
沿楼梯上二楼,便可见一座四方围合的来鹤亭。明式苏作,用大漆螺钿的传统工艺镶嵌而成。可欣赏,也可作评弹说唱。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苏轼名作《来鹤亭》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岁暮清寒之时再读此诗,雪月交辉的景象更让人不禁感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若能时时饱有一份自在、洒脱是何等幸事。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第五景
琉璃光院
一楼有思益寺演化而来的思益庭,二楼继续以“明镜台”点景,以禅宗机锋点释,劝诫世人,当留一颗清净心,摒弃尘中纷扰,获得一片禅境。
于是,采用苏州传统蠡壳工艺制成的一整片“琉璃光院”,由晨至暮,收入四季草木之色。光影在蠡壳的折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天光流动如画。“明镜台”旁,悬挂了黄檗宗的鼻祖隐元大师的一幅立轴,书曰“空山不见人”。原来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喝茶、吃面、听评弹,是老苏州人每日的必修课。一碗红汤或白汤,倒映出琥珀色一般浓郁的“苏式生活”。多少年来,苏州的面馆多隐于烟火气缭绕的街边巷口,潦草中带着质朴与地道。直到“姑苏桥”的出现,古与今的对话在当代设计的程式中被逐一传递与绽放。一碗汤面,已不仅仅意味着“日日是好日”。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文人空间摄
姑苏桥文人苏式面馆,由“无设建筑”与“姑苏桥营造社”联袂呈现。千年苏州面,一碗姑苏桥。一家面馆,由一份匠心开始,借文人山水意趣,传承一方古城风雅与食味。山虽不高,却苍劲挺拔。直尽宋人诗意,明人风流。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平面图
案例资料
项目名称 Name | 苏州姑苏桥文人苏式面馆
项目地址 Location | 苏州狮山文化广场
设计团队 Design Team | 无设建筑、姑苏桥营造社
景观及古建营造团队 Landscape and construction Team | 姑苏桥营造社
项目类型 Project Type | 建筑、景观及室内改造、商业餐饮
项目特点 Project Feature | 姑苏人文山水营造
完工日期 Completion Date | 2024年10月
项目面积 GFA | 室内800.0㎡;室外1500.0㎡
项目摄影 Photographer | 文人空间、 Y³ STUDIO 外立方空间影像
项目材料 Materials | 木质、京砖、艺术涂料、金属、布艺
顾忆
无设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无设建筑
无设建筑(Not a Studio)由建筑师顾忆创建于2016年,项目实践遍布国内及海外。
主创建筑师顾忆拥有13年在非洲建筑实践的经历,主持并参与的项目涉及国家级建设包含医院、学校等,以及各类商业空间。充满历险并与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非洲经历,成就了他对环境、对象及现象的强感知力与共情力。成立无设建筑后,更注重以克制、极简的建筑语言,营造回归宽厚、亲和、温暖的人的体验。
“建筑是清醒的,设计是温暖的”。
无设不仅提倡极简、克制的建筑语言,也善用当代的生活方式谱写古老的东方美学。在关注日常性材料的细节与可能性同时,营造应时、因地而生的“五形六感”,旨在让人的体验回归温暖、平和、质朴的人文语境。
事务所成立至今,已完成不同类别及尺度的项目。设计范围涵盖茶美学、餐饮、零售、设计酒店等商业空间,以及公共艺术空间、居住空间及办公空间。代表作品有:厢、优在集、朵云书院(广富林上海/成都/苏州)、上海龙华寺-塔影空间、永福庵-化城美术馆、苏州寒山寺-十八慢、隐溪茶空间系列、亚朵酒店4.0研发、方太商业终端。
通过《梦想改造家》节目(五季)的参与,无设更坚信做善意和温暖的设计的核心理念,并将对建筑的愿心深化至每一个项目中,以此向更多人传达无设建筑对当代人居空间的思考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