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米兰设计周都是一次当代设计语言的进化,材料、手工艺与空间情感再度成为讨论的主题。其中,David Rockwell携手Casa Cork探讨了软木的未来表达,而Movimento Gallery则通过Marks of Existence将“不完美”的哲学注入日常之物中。二者虽有差异,却不约而同地导向了设计界对材料、自然与感知的重新审视。
比利时三位先锋设计师呈现的《STRATA》联展,以及Artemest策划的《L’Appartamento》,以两种截然不同但同样细腻的方式,展现当代设计语境中的“在地性”与“沉浸性”,展开了一场关于多重感知与在地美学的深层次探讨。
由Rockwell Group操刀的《Casa Cork》将可持续性材料“软木”推向舞台中央,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它的固有印象。展览空间的焦点,是一棵六米高、由Factum Arte基于真实软木树扫描与3D打印制作的“软木树”,表达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Rockwell Group创始人兼总裁David Rockwell在评论“Casa Cork”时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构思和想象“Casa Cork”的样子,看到它以超出我们预期的方式实现,我感到无比兴奋。"
空间中各类软木家具和装置展现了其多样性与表现力——从Artemest定制的吊灯与吧台,到Thomas Cooper Studio设计的壁灯,乃至由4Spaces制作的织物墙面,无不彰显软木的声学与触感优势。展览中还设有互动画廊与工作坊,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材料的魅力。
David Rockwell说,“Casa Cork”不仅是对材料的探索,更是关于“如何在设计中找到与自然建立新连接”的一种实践。"
米兰国际家具展期间(4月7日-13日),比利时设计师Tim Vranken、Middernacht & Alexander与Linde Freya Tangelder共同联展,创造了一个跨越材料、手工与结构的现场。展名“STRATA”(地层)暗示作品之间的物质叠加与时间堆积,每件展品都如地质构造般,记录着设计师与材料之间的故事。
▲Sofie Middernacht、Linde Freya Tangelder、Maarten Alexander和Tim Vranken
▲Sculpting Archetypes 沙发床 by Destroyers/Builders
Linde Freya Tangelder带来以钢、石、黄铜等材质拼接而成的具有建筑感的家具;Tim Vranken 延续他对原木纯粹肌理的运用,展现比利时木工的无声之美。
《STRATA》集合了三大设计工作室的新作与经典作品,在统一的场景叙事中呈现各自的设计表达。这种策展方式既强调他们作品之间的层次交融,又为个体表达保留空间——通过探索彼此理念的交集与差异,突显每位设计师的独特创作路径。
为庆祝十周年纪念,意大利顶尖工艺与设计平台Artemest宣布将在历史悠久的Palazzo Donizetti(多尼采蒂宫)中举办第三届具有标志性的L’Appartamento特展。六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及其团队——Simone Haag、1508 London、Champalimaud Design、Meyer Davis、Nebras Aljoaib与Romanek Design Studio分别改造了宫殿内的六个房间,并以Artemest平台合作的意大利工坊与匠人品牌为基础,展开空间的叙事。
艺术之旅抵达由洛杉矶Romanek Design Studio打造的餐厅——高耸的天花、原始拼花地板与充足的自然光线,共同构筑了这个令人屏息的静谧圣殿。置身其中,时间仿佛悄然放缓。从容之姿拥抱空间本身的宏伟尺度,将原本可能令人感到压迫的场地转化为兼具美感与实用的宁静居所。
工作室Meyer Davis打造的“大沙龙”空间,从海妖传说到辉煌往昔的回响中汲取灵感,邀请访客进入一个游走于过去与现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诗意世界——“海妖之歌”。素雅的色调、天然石纹与质感金属,与穹顶湿壁画交相辉映;雕塑感灯饰与镜面材质共舞出一场光与影的迷离韵律。
Artemest的L'Appartamento展览之旅,在Champalimaud Design打造的卧室空间达到高潮——这里完美展现了梦幻般的电影美学魅力。受1960年代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启发,这家纽约设计公司将卧室构想为一个既性感又充满趣味和私密的休憩之所:既是夜间派对前后好友相聚的地方,也是对豪华宫殿Donizetti中“甜蜜生活”的深情致敬。
沙特室内设计师Nebras Aljoaib打造的阅读室与工作室,以当代手法重构古典建筑语汇。鎏金雕花线脚与拱形壁龛延续着历史空间的优雅底蕴,而充满雕塑感的家具与大胆的中世纪现代风格元素,则为空间注入一种新鲜的感知。
由1508 London打造的娱乐室重新诠释了19世纪的沙龙空间,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激发社交互动与创意的活力场所。灵感源自全球顶级会员俱乐部的室内——那些将永恒细节与温馨居家魅力完美融合的典范。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创造出15个独特的“设计时刻”,旨在营造促进深度对话的舒适氛围,每个细节都令人惊喜。
步入由澳大利亚设计师Simone Haag设计的空间,仿佛置身于连接往昔与未来的临界点,它巧妙融合了定义意大利设计的世代智慧与精湛工艺。精致的湿壁画、繁复的大理石马赛克与垂坠至地面的宝石吊灯,与层层递进的艺术陈设相映成趣。壁画浓郁的色调流淌至线条流畅的现代家具上,创造出跨越时代的共鸣乐章。
与此同时,Movimento Gallery联手Spazio Vento带来了以佛教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为灵感的《存在之痕》(Marks of Existence)系列作品。该系列最初由九位(现增至十一位)与Movimento合作的艺术家们创作,他们都将个人风格和美学调性投射于作品之中,并将天然材料本身的纹理与缺陷转化为一种美学表达。
▲沙发椅"Mesoa Lounge Chair" by Artefatto
▲长凳"Almost Soft Bench" by Moreno Vannini
Travertino Ascolano洞石是根植于多国文化的传统石材,也是展览的核心材料之一,其纹理的不规则性与色彩层次,成为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而以传统工艺为基底的木质Ikat编织,也在此次展览中被重新演绎,展现“手工的不完美之美”,同时也呼应了材质本身的自然本源。
▲镜子 "Era Mirror Large" by Studio Zero;置物桌 "Light Tension"by TIPSTUDIO
▲咖啡边几"Rest Side Table"by Estudio Persona
▲咖啡边几 "0 to 1"by Celo1 Studio
展览特别呈现了两件新作:Moreno Vannini的雕塑式长凳《Almost Soft Bench》,以及CARA\DAVIDE组合创作的《Broca Side Table》,二者都围绕“过程美学”展开探索,强调物质的演变与存留的时间痕迹。
▲长条凳"Mesoa Bench" by Artefatto
▲边几"Broca Side Table" by CARA\DAVIDE
这四场展览都将材料本身作为主角,并赋予它们深层文化意义与情感共鸣。在功能性之外,开启了一场关于“我们如何与世界产生联系”的对话。设计,正如这些展览所展示的那样,不再是形式语言的堆叠,更是关于触感、记忆与精神性的立体呈现。
▲坐凳 "Febe Stool" by Federica El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