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做灯光设计时讲究几个概念: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依据不同的氛围,布局不一样灯光。个人认为如果说硬装是骨骼,那么灯光就是让骨骼活动起来的灵魂(有点渗人{:22:})。摄影也一样,光作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一直让我们为之着迷和不断的追求。 对于室内空间摄影面临的核心问题当然也是“光”。依据各种功能的划分,设计各种不同氛围的灯光,光照差距也就是“光比”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从感光范围来说,我们的眼睛要比相机有着更大的宽容度,而相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远没有我们的眼睛来的大,特别是 ccd, 它只能感受和处理我们人眼所见光线的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这也就是许多肉眼睛看上去非常漂亮的景色,用相机拍摄出来后确是一张高光部分发白,缺乏立体感的平淡照片而以。 不同的灯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灯槽和一部分壁灯、落地灯、台灯的光源是隐藏起来的,光线相对来说比较柔和;水晶灯、筒灯、射灯往往光源外露,明暗反差大。而且容易在镜头上形成光晕,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现在的室内空间摄影讲究保留室内设计的原创性,尽量保持“原生态”的感觉(和酒店商业摄影不同,我们是尽量以最真实的画面示人)。所以,在拍摄时,室内光照虽然分布不均,各部差距较大,但一般都不会再加光源,只是依靠现场的光源,尽可能做到光为我用。下面说一下我的一些拍摄心得(有一部分是我在网上找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有不足的地方,尽管随时补充,相互学习。 1、构图 先分析所拍摄空间的各种关系,依个人的专业素养,用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去调整构图和选择适合表现的镜头(当然,灯光也是一个构图的组成部分)。 2、调整光照 拍摄时,先打开室内的全部灯光,构图完成以后再调整可以移动的光源(如落地灯、台灯等),照顾整体布局,大面积暗的地方适当多分配光照。可以调整筒灯的角度,尽量不要朝向镜头,以免引起光晕,应朝向镜头的前方或左右方,总之,光源不要外露,避免直射镜头。 3、平衡光比 在室内正常拍摄,如果光源区域曝光准确,其他地方一定严重不足;如果照顾远离光源的局部,则光源的曝光一定过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白成一片”,失去层次。空间大而光源区域小所造成的大光比是室内摄影较难解决的问题。幸好Photoshop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思路是这样的:在拍摄、过程中,保持取景角度不变,分别以最亮(光源部分)、中间色(重点照顾室内大部分物体)和最暗(远离光源或者背光部分)为测光区域,充分照顾这三个部分的明暗层次,分别进行曝光(最好拍成RAw格式,后期曝光和色温都有调整的余地)。我习惯使用PS自带的RAW插件,现在已经升级到了CS5和camera Raw6.0了。至于详细的调整步骤我在上一个帖子已有详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 http://www.mt-bbs.com/thread-7910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