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位于沈那国家遗址土台南侧条带状不规则建控地带。基地背靠沈那遗址保护范围,中部被高压走廊斜向打断,面向7m坡降斜坡型城市主干道。项目包括西宁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总建筑面积6万.0㎡。
▽四馆西侧鸟瞰© 叁山影像
设计挑战
- 建筑设计面临以下四大挑战:
- 1.群体建筑形态整体性与四馆功能独立性如何兼顾?
- 2.遗址保护、台地限高、用地局促与6万.0㎡功能容量的矛盾如何化解?
- 3.文化重器地域印象与绿色建筑技术如何一体化?
- 4.严寒地区建筑封闭要求与公共文化建筑开放需求如何平衡?
▽四馆遗址公园侧鸟瞰© 叁山影像
▽由遗址公园看建筑© 雷振东
设计路径
本项目以地域建筑文化与绿色技术一体协同为宗旨,秉持功能需求——地域原型——绿色原理——设计方法——空间模式——技术体系设计路径,借鉴青藏高原庄廓合院、共享空间、阳光温室等地域建筑原型中的生态模式,采用分解、传承、转译、置换、叠加……探索实验兼顾建筑绿色性能与地域文化传承的设计方法。
▽轴测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四馆西南角鸟瞰© 田虎
▽总平面鸟瞰© 田虎
设计亮点
- 1.互隔互联,三开两合开放性城市文化步行“街”链
- 项目借用高压走廊禁建约束,将四馆分为两组,借用开放内街将四馆完全独立;一个300米长城市大平台+三个广场,构建群体建筑整体共享空间结构,台地限高上控、辅助空间下通、厚重印象外统,实现群体建筑形态整体性。
▽轴测拆解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四馆东侧鸟瞰© 叁山影像
▽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沿街透视© 叁山影像
▽文化馆南立面© 叁山影像
▽博物馆、美术馆沿街立面© 叁山影像
- 2.错台叠落,巧借天然高差实现多首层立体建筑流线
- 项目基于遗址保护、台地限高、用地局促的前提限制,采用向地下挖潜的方法,将基地内30万m³黄土体量置换出6万.0㎡建筑空间,巧借高差、坡度,实现与城市空间分层、多点的高效链接,组合设计化解空间供需矛盾。
▽图书馆文化馆东西方向长剖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博物馆入口© 叁山影像
▽博物馆平台透视© 叁山影像
▽博物馆西南角实景© 雷振东
▽图书馆广场与博物馆、美术馆北侧© 芦旭 / 叁山影像
- 3.绿色标杆,地域气候适应性与营建语言示范
- 项目响应地域气候,采用辅助空间外置、小空间外置、各类空腔外置等“外封”空间组织方法,打开内部公共活动功能空间的共享开放,外链平台、广场、内街、屋顶、阳台等,实现气候封闭要求与功能开放需求的平衡。
- 项目采用气候内院功能复合利用、阳光中庭共享开放提效、辅助功能空间布局缓冲、表皮构造空腔功能复合、管线气候空腔功能复合等五种建筑设计模式,运用南坡屋面光伏利用、北坡屋面观景利用、平屋面室外空间功能利用、覆土管廊平台生态利用……等文绿一体化建筑设计技术。
▽博物馆美术馆东西方向长剖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图书馆、文化馆内街平台© 叁山影像
▽图书馆入口© 叁山影像
▽由内街平台看博物馆© 叁山影像
▽图书馆、文化馆内街透视© 叁山影像
▽图书馆、文化馆内街台阶© 叁山影像
- 4.文化重器,厚重内敛的丰富体型响应地域建筑风貌
- 项目基于西北荒漠地域特征,采用金黄色、高密度砂岩外立面材料,创新密缝背胶外挂构造,细节融入地域建筑文化符号,开拓现代河湟地域公共文化建筑新的风貌范式。
▽博物馆1F中厅© 雷振东
▽图书馆2F中庭© 叁山影像
▽博物馆、美术馆屋顶© 曹晓腾
▽四馆东北角夜景鸟瞰© 叁山影像
▽总平面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一层平面轴测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 项目名称: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
- 项目类型:建筑设计
- 设计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公司网站:http://www.xjdsjy.com/main/index.aspx
- 联系邮箱:xjdsjy@xauat.edu.cn
- 项目设计:2018年
- 完成年份:2021年5月
- 设计团队:设计总负责:雷振东
- 建筑设计:陈景衡、田虎、梁斌
- 建筑专业:沈西平、张伟、吴凯、蔡小芳、李慧芬、张春林
- 结构设计:王帆、魏通
- 设备专业:韩玚、李祥、孟则麟、张振江、柴永金、李博文
- 景观设计:关伟峰、高宁、韦鑫、王永超、周辉
- 施工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项目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沈那遗址公园
- 建筑面积:59810.86 .0㎡
- 摄影版权:叁山影像
- 合作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客户:西宁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 材料:石材、耐候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