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区大街,一栋荒废了近30年的住宅空间在設計師手中获得新生。房屋淡然内敛,街头一撇,仿佛以为是走在某个日本小城看到的景致。
90年代,早期国内开发商并没有太多房产开发经验,落成了一批設計质量较差,同质化明显的产品。去年,屋主决定三代同堂重新入住,旧宅因此得以“重生”。
原建築
荒废近30年的房子,原始建築格局相对封闭,内部光线昏暗,已不适合当代的居住方式,整个空间需要有更多层次,有丰富的弹性空间,满足一家人当下的需求。
建造过程
改造后外观夜景
建築的立面設計上,通过重新梳理建築立面与平面空间使用的逻辑关系,简化原本建築的繁杂造型。
以深灰色围墙为基础,浅灰色的体块穿插形成独特的入口,强调入口尺度感。从视觉上,白色的建築体通过与围墙的围合关系形成竖向和横向体量感。建築体上穿插黄色体块空间,使建築形成生动的立体的构图。
設計对于旧建築并非全部地抹杀,依然想保留这个社区和建築的共性,保留仅存的归属感。設計元素是连接旧时和以后的桥梁,設計師选择的元素是窗户。
旧建築的窗户被归纳出三种类别,分别是圆窗,拱形窗,方形窗。
設計元素
保留/ 旧建築中3个圆窗作为象征意义的保留下来,作为社区和旧建築的记忆。
再生/ 拱形窗作为新建築的新符号,重新利用渗透到场景空间外的各个空间。
创造/ 方形窗则向室外休闲空间的延申造景,创造简约的景观空间。
建築所处的街区是相对喧闹吵杂的,建築筑起围墙的同时,围合出一方天地。围墙内有庭院,有惬意,容纳了生活所需的所有内部空间与交流空间。
通过打破建築内外的分割,场景空间与庭院联通,人的活动由场景空间延伸到室外,场景空间外创作了连续流动的空间体验。三楼大露台新加建了一间客房,两个房间共享一个景观露台。景观露台并不完全敞开,而是用混凝土形成完整的框架,给人私密感的同时框取外部景色。
走进屋中,原有建築的自身潜力被利用起来。在不改变原本建築结构的基础上,建築局部进行了加建整理,对建築内部空间重组整合,形成更加整体简练的建築空间。
通过打开场景空间空间中不必要的隔墙,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动空间,为住户在公共空间中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重新引导和组织光线,创造出一个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交织的明亮空间,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氛围。
客廳
原建築首层客廳比较狭小,設計把车库与客廳打通,形成通透的横厅。
书房与臥室
二层主卧位置为两个套房,設計把两个房间打通,其中一间变成书房,主卧与书房通过半透明的推拉纱门隔断,形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
屏风隔断与主卧露台
- 更多图纸 -
项目名称:新区大街16号改造
設計公司:M+LAB月介空间
設計年份:2018.04
完成年份:2019.01
主创設計:黄卫健 陈秀瑶
設計成员:阮艺强 黄斌
项目地址:中山市
建築面积:340平方米
摄影版权:kan
主要材料:石头漆 石材 玻璃 木地板瓷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