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摄影只是对建筑的忠实再现吗?一位建筑设计师对我说出了他评价建筑摄影的标准:“一张不能再现建筑师意图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一张完全再现建筑师意图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而一张既能完全再现建筑师意图又能让建筑师喜出望外的作品是更好的作品。”当摄影者在一处让他有无比拍摄冲动的建筑面前按下了快门后,有时结果却差强人意。有人用缺乏“才气”来总结这一现象,这似乎有些笼统。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摄影者没有真正懂得运用摄影的方式去观看。
构图
观看方式决定构图,构图是观看方式的体现。站在实地观看建筑时的感受是一种集视、听、感为一体的复合感受。这种复合感受,就算是在平面艺术中表现三维空间最具得天独厚能力的摄影艺术也无法一一对应。实地心理感受与用图像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图像再现实地心理感受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止是再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再现感受。否则真是事物尤在,风韵无存了。摄影正是通过点、线、面的结合,色彩冷暖的搭配、对比,韵律节奏,透视,景别等语言元素在画面中的巧妙合理运用来虚拟地再现现实感受的。
好的画面并非信息越多越好,镜头也并非越广越好。如果把摄影之外的大多平面艺术,是通过添加元素进行创作的这个过程比做加法创作过程的话,摄影构图的过程就是减法过程。这个过程是从现实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物体中截取那些有用的恰当的元素,从而引起想象。
用光
观看方式决定用光,用光是观看方式的体现。光线是摄影用来描绘事物的前提,是摄影造型的方法,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德国电影美学家爱因汉姆说:“由于光线的巧妙运用,不端正的容貌可以变得好看,一个脸可以显得憔悴或丰满、苍老或年轻”。他在告诉我们,光线有很强的塑造能力。光源不同,光质不同,光的方向不同,光的色彩不同都会引起视觉感受的变化。
细节
观看方式决定细节。一张好的图片除了具有独到的构图,精妙的用光之外还应该具有经得起仔细品味的细节配合。在同等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道具的合理使用,陈设的适当位移,光线的局部控制等,在很大的程度上会丰满画面的情感,延伸想象的空间。
运用自然光,现场人工光和闪光灯混合光源拍摄。拍摄时间定为傍晚。主要是考虑白天窗外自然光强烈,室内现场光较暗,不利于窗外景观的再现。其次是想利用色温来打破室内暖黄色调单一的局面。拍摄现场布置了八盏闪光灯,把中厅周围的走廊及尽头
图中植物的种类,高度,形状,位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现场光拍摄。拍摄现场光线均衡,光比小,空间感弱 。拍摄时采用长时间曝光,由多名助手协助控制楼层之间灯光开闭的时间来增强光比,加大反差,营造大空间的纵深感。
是一幅为酒店拍摄的图片,窗景和布帘子是餐厅空间的特色。为了避免因透视引起的窗户比例失调,移走了相机背后所有陈设,腾出空间,使用哈苏120镜头。构图时避开了窗帘周围的窗阁和装饰墙面,使画面主体更加明了。
运用自然光,现场人工光和闪光灯混合光源拍摄。窗外自然光强烈,室内现场光较暗,为使窗外景观保存下来,在室内运用大型闪光灯作为主光源重塑室内陈设,减
小室内外光比。共用闪光灯六盏,两盏400瓦硬质光源闪灯对布帘侧方位照明,餐桌两侧与布帘之间采用三盏1200瓦闪光灯,其中两盏硬质光源闪光灯对顶面
反射光照明,一盏加蜂巢对桌面照明。相机与布帘之间使用一盏750瓦软光源闪光灯,在正面侧方位对餐桌正面进行补光。
拍摄时,桌子两旁的花架朝镜头方向做了60多公分的位移。为了使视觉通畅,靠近镜头一方的椅子被拿掉了一个。
靠窗户的红色椅子是特意安排上去的,目的是加强红色的呼应。
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室,红色的隔板将空间分为两个工作区域,但两头又是相通的,表现时主要考虑红墙在空间中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