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桥板块的EKA天物艺术街区内,原址为上世纪五六⼗年代中船航海仪器⼚ 的 442幢 “ 航海之家” ,受业主⽅委托进⾏整体规划改造设计 。
▽远眺中的沧海一帆©苏圣亮
▽艺术公共空间与建筑和谐统一©苏圣亮
建筑位于园区⼊⼝近”半仓”南侧位置 ,我们以扬 “ 帆” 之态 ,邀⼈⼊园。 以航海精神为核 ,以刚健有⼒笔法 ,使公共空间艺术与功能兼得,新旧并置 ,致敬当下,希冀未来。
▽沧海一帆在EKA天物园区中的区位图©本哲建筑
▽沧海一帆北立面©苏圣亮
沧海⼀帆保留了原建筑主体 ,整个建筑体块通过包裹、穿插、咬合、叠加、迂回等多种⽅式 ,营造了时空穿梭感 ,让过去、 现在、未来产⽣对话,整体色彩用陶⼟⾊混凝⼟和耐候钢板配搭,在光影斑驳之下,去叠加老建筑沉淀后的底蕴。
▽沧海一”角”©苏圣亮
▽凹凸排列 ©苏圣亮
切割与重制是重新定义空间和结构的画笔 ,建筑师以建筑中⼼线为基准 ,⼤胆地破出贯通上下前后的切⼝ , 将电梯、天井、⼈⾏通道、露台置于同⼀切⾯ ,使建筑内外互相渗透 ,打造开放⽽连续的空间。
▽分析图©本哲建筑
▽混凝土塑造的几何美©苏圣亮
建筑北侧楼梯直达室内 ,外⽴⾯玻璃窗格凹凸排列 ,错落有致 ,将⾃然光线进⾏分割、折射与聚焦 ,形成丰富变化的光影。上⽅耐候钢板搭建的船帆 ,增强了建筑⽴⾯的动态美 ,曲直之间 ,传递建 筑的⼒量与张⼒。
▽“沧海一帆”与“半仓”相伴相生©苏圣亮
▽与对⾯”半仓”隔树相望©苏圣亮
东北角保留原树⽊与新旧建筑相伴共⽣ ,露天消防楼梯 ,向上回旋⾏⾛ ,曲直迂回 ,如同穿梭古今未来时空。在设计上留出视线余地 ,可感受树⽊四季更迭 ,步⼊三楼 ,与对⾯”半仓”隔树相望 ,再拾级而上 ,可望对⾯屋顶钟楼 ,⼀步⼀景。
▽锈钢电梯与厚重的混凝土结合 ©苏圣亮
▽建筑街景©苏圣亮
东侧新置圆柱型锈钢电梯嵌⼊建筑体 ,贯穿多个楼层 ,成为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建筑师在电梯表⾯克制地 “ 掀开” 了⼀条线 ,如 “ ⼀线天” 引光⼊内 ,令建筑充满趣味。锈钢电梯与厚重的混凝土结合 ,渗出现代⼯业美学 ,也延伸出时间沉淀的肌理。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苏圣亮
建筑南⾯被树⽊环抱 ,在⾃然⾯前 ,建筑稍有” 退让” ,给树⽊留以空间 ,让⾃然与建筑和谐居于 此 ,也体现了本哲建筑的设计理念:关注建筑与⼈和⾃然的关系。
▽艺术是⾃然的右⼿©苏圣亮
▽西立面外探露台©苏圣亮
建筑西⾯的现浇混凝⼟本显厚重 ,却因矩形切⼝的出现充满呼吸 ,⽽本可⼀⽓呵成的切⼝ ,也在顶部 突然收⼿ ,巧妙地” 回旋刹车” ,外探露台的设置 ,打破原有⽴⾯的单调 。墙⾯书写德国诗⼈席勒名⾔:” 艺术是⾃然的右⼿ 。 ⾃然只让我们存在 ,⽽艺术让我们成为真正的⼈ 。”如建筑延伸了⾃然 ,⽽艺术让⾃然与⼈共鸣。
▽船帆扬起 ©苏圣亮
▽锈美之中 ©苏圣亮
建筑顶部序列排布的冲孔”帆面”,丰富了立面的表皮纹理,船帆向上扬起 ,向室内引⼊星星点点的光影,如星⾠与⼤海。 当过去未来相遇 ,航海精神于此延续 ,探索之旅 ,不停息。
▽建筑西北角©苏圣亮
▽建筑细部©苏圣亮
我们探索公共空间与艺术的相融 ,以陶⼟现浇混凝⼟塑造建筑 ,不仅赋予建筑整体稳定坚实的结构 , 更以独特的⾊彩与质感 ,营造热烈⼜亲切的氛围。地⾯被抬⾼ ,建筑宛如立于 “ 舞台” 之上 ,引人入驻 ,成为舒适的公共艺术视觉空间。 时代变迁 ,沧海⼀帆 ,澜影未来。
▽被森林包裹的沧海一帆全景©苏圣亮
▽平面图©本哲建筑
▽北立面图©本哲建筑
▽东立面图©本哲建筑
▽南立面图©本哲建筑
▽西立面图©本哲建筑
项目名称:沧海一帆·EKA天物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路535号(EKA·天物)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本哲建筑
主创建筑师:蒋华健
设计团队:姚瑞艮 林桐 赵桂军
建筑面积:1032 .0m²
占地面积:255 .0㎡
设计时间:2023.5-2023.11
竣工时间:2024.12
公司网站:http://www.benzhedesign.com/
公司邮箱:bd@benzhedesign.com
业主方:上海嘉韵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上海同宴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摄影:苏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