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江苏昆山市周庄镇全功路,改造后作为周庄镇政府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同打造的行浸式演出《只此周庄》剧场空间。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EPC设计总包,余丁宗工作室承担项目总设计,而本团队则负责立面的设计与深化工作。
▽项目视频© 王赟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无马上解锁
▽主入口“一幕江南”鸟瞰© 王赟
场地与千年古镇的入口仅一步之遥,原是建于2003年后空置的庞大建筑群,曾以酒店与商业综合体为主,其体量、形式与周边民居的差异,成为了本次立面改造时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因项目启动之初便已明确功能,在设计创作时,与导演组、运营方密切的沟通配合亦为必然:不仅需要在立面外化其文化主旨,更需将入场动线、设备进出等实操因素纳入新立面构成的考量。
▽场地原状© 王赟
▽“一幕江南”概念模型© 猜一建筑
周庄古镇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是国内开发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水乡风景区之一。“粉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等词汇在此并不停留于文化意向,而是真实扎根的材质与图像。剧场主入口的原貌几乎是一个弧形的罗马剧场,文过饰非般地堆砌传统元素,并不能解决其尺度上的痼疾。若能以简洁的方式顺应其造型从而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反而可能是与古为新的从容。
▽景观、植被与改造后的立面© 王赟
▽从水域远眺主入口© 王赟
“一幕江南”的概念是主创团队到场地后的第一自然反应,很幸运也是最终坚持到落地的方案。这是一个形式与文化双重层面的隐喻——两片幕布掩去原有结构,呈现轻盈的公共形象,入口的掀起动作预示着内部好戏即将开场;与此同时,曲面的亮与廊道的暗对比构成立面之上山字屋顶的母题,补入仅仅一笔场地内亟需的文化锚点。
▽潜在的数字态 – 施工建成© 猜一建筑
▽主立面诉求关系图© 猜一建筑
从概念到落地方案,两片曲面的形式又不仅仅是文化意向的集中,更涉及现实性的方方面面:下方的排队廊道宽度、内部暗场大小、加固结构造价、曲面拆分难度等等——各个因素、主体互相围绕着“一幕江南”的雏形拉扯周旋。
▽参数化模型© 猜一建筑
落到技术层面,主创团队在初始阶段就将方案高度参数化,以应对短时间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轮调整。设计的潜在与灵活存于参数化模型中的叠加态,直至最终定稿时坍缩为施工文件。
▽傍晚等待入场的人群© 王赟
▽阳极氧化铝分板细节© 王赟
在材料层面,方案早期就坚持以阳极氧化铝作为主材料,其最大特质在于金属折射下的自然天色,使得大幕在一天中得以呈现迥然不同的色彩与光泽,亦是当代材料对于如何融于周边的回应。项目有限的工期与造价对于阳极氧化铝板的拆分细化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优化形式,最小化昂贵的双曲面板数量;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单片大小,小片虽利于工艺生产但影响施工效率。
▽各阶段选料与分缝方式打样© 王赟
在数轮的选色与打样后,最终选定20mm厚度,面层阳极氧化处理的蜂窝铝板,在造价与施工速度的权衡下生成落地性最佳的分板方案。而大曲面的拆分,恰巧回归了周庄传统“瓦作”的单元尺度,也在肌理上支撑了入口处因曲率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数绺小板区域。
▽铝板安装现场记录 &主立面构件拆解图© 王赟 /猜一建筑
早期的全参数化架构使得大幕的深化工作较为顺畅,方案团队与专项施工团队完全以三维模型作为沟通媒介与交付物。深化人员在曲面优化后通过BIM下单相应的结构龙骨与铝板,并且完成全流程的“编号-追踪-修正-安装”工作。通常来说,双曲面幕墙的安装会使用“大片预装-现场吊装”的方式以减少现场工期与误差,而场地本身缺乏大型吊车进场的条件。为此,幕墙团队先采取了定位钢板找形、全站仪修正的方式进行主体放样,再由曲面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调节二次龙骨吸收误差,最终一凿一斧将1060块曲面铝板精确呈现。
▽大幕与廊道——亮与暗© 王赟
▽大幕与廊道——亮与暗© 王赟
周庄现存建筑风貌以明清样式为主,内部演出更将场景追溯至周庄初立的宋代。为了协调跨越多朝的综合文化表达,设计团队与业主、导演组、本地老人、风貌专家等进行了多轮详尽的论述。廊道与大幕相生相辅,一方面是引导入场动线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在人行尺度上刻画了周庄所被期待的元素与气氛。
▽从廊道内远眺景观© 王赟
▽由一种格栅系统构建的廊道体验© 王赟
本质上,廊道的体验由50*100的格栅系统一气呵成——覆盖主结构的墙与吊顶、看似举重若轻的双拼柱与斜撑柱,以及檐口的收边细节,都是这个系统内的衍生与变体。相同的模数原件通过连续错位,严丝合缝地构成大幕之下的具体世界。
▽雨天——面层见水光而不见水流© 王赟
▽格栅、雨链与美人靠© 王赟
▽严丝合缝的柱、斜撑、顶面关系© 王赟
▽雨天大幕面层© 王赟
雨是这片立面等待的一种天气。周庄多雨,大幕应对有组织排水的方式是在面层之下单独铺设排水层,雨水由明缝下淌,汇入隐藏于檐口的天沟内,最后由格栅间的雨链顺入水池。如此,大幕之上逢雨只呈现水迹或淡淡反光,涓涓水流在其下方被处理。铝板天晴时湛蓝,而雨时灰得萧瑟,材料对于天色的反映虽在设计考虑之内,这样的表情骤变却是落地过程中的意外之喜。
▽西南侧立面改造:水边的连续坡线© 王赟
▽西南侧立面改造:树影投射于山字顶图像之上© 王赟
由于行浸式剧场对于场景变换的需要,项目改造对象实际涉及三栋相邻建筑,以及其各自不同情况下的立面。除主入口“一幕江南”外,承载第三幕及游客中心的东楼立面概念为“墙里游园”。主创团队的初衷,在于将山字屋顶的图像植入于某种实用意义中,譬如幕墙内可供游客行走的连续楼梯,为运营方后续的户外表演、观众互动预留空间。方案采用了四种模数的冲孔瓦楞铝板,在混拼下呈现一种自然轻薄的纱质,也是较为经济的一种立面改造手段。
▽东楼立面改造:连续的屋顶与连续的楼梯© 王赟
▽东楼立面改造:“墙里游园”概念©Increments Studio
▽主入口立面图©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西南侧立面图©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东楼立面图©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一幕江南”立面细部图©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墙里游园”立面细部图©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项目名称:《只此周庄》剧场立面设计
项目类型:改造/立面设计/文化
项目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建成时间:2024年6月
设计时间:2023.7 – 2023.9
建设时间:2023.9 – 2024.6
用地面积:约2.1万.0㎡
建筑面积:约1.7万.0㎡
立面改造面积:约4790.0㎡
EPC设计总包: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总设计:余丁宗
立面改造设计咨询:猜一建筑(苏州)有限公司
立面改造设计主创:吴皓天 王赟 胡量 Naomi Ng
设计院总协调:杜瑞鹏
建筑、结构团队:谢旭龙 吴丽妹 何泳 孙涛 杨力勋 王超俊
其他合作方
EPC总包牵头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主入口幕墙深化施工:苏州绍新思建筑科技
幕墙灯光设计:上海寻光设计
景观设计:苏州园林设计院
文化顾问:杭州泰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视频版权:王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