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医疗器械产业园 | UDG有关工作室 | 2024 | 中国江苏

工业建筑往往占据着较大的用地和体量,设计师除了满足生产功能以外,是否能还为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有更积极的提升作用?

▽主体形象©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1.jpg

▽运河之畔©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jpg


运河边的工业片区
项目是无锡市梁溪区首批工业上楼项目,定位为集制造、加工、研发、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后补齐梁溪大型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空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成型,助力无锡市锻造“工业都芯”及高质量发展。

▽工业几何之美©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jpg

▽漂浮感和未来感©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4.jpg

▽第六立面的泛光©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5.jpg


项目周边有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铁线、车站、码头,有各个时期,各种规模的工业厂房,这些厂房或是自持,或是出租,或是整体式,或是分栋式,或是大而低的,或是小而高的,都根据自身的运营逻辑在进行着生产,整个片区充满着一种混合的活力。我们希望新的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能呈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风貌,促进整个片区的形象提升。

▽原始场地©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jpg

▽片区建筑尺度对比©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jpg

▽周边工业建筑©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8.jpg

▽运河熙熙攘攘©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9.jpg

▽项目与周边©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10.jpg
vsszan1942062014310011.jpg

▽遥望主城区©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12.jpg

▽总平航拍©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13.jpg


模式创新
医疗器械生产除了部分涉及乙醇等液体的项目外,大多数细分领域具备“工业上楼”条件。本项目定位为高精尖轻型生产研发产业园,在对相关类型的生产模式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六层的层数是相对合适的,太低的话达不到开发强度要求,太高的话将对运河沿岸有过大的压迫感,且不便于生产。

▽模式创新©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14.jpg


秉承“高效开发,模式创新”的理念,对传统园区中的组织方式和交通动线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作为高层厂房,设计在狭长的基地中规划了两座厂房,1#厂房侧重于生产制造,2#厂房侧重于配套研发,两者通过外墙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富有机械感的整体形态。

▽生成过程©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15.gif

▽货运动线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16.jpg

▽垂直交通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17.jpg


在1#厂房的两侧有两个单上单下的旋转坡道,可供中小型货车直接运货至各层,提升上部楼层的使用便利性,也加强了各层上下游之间的联系,这和传统的只通过货梯进行垂直运输的方式相比,提升了每层的可达性,规避高楼层带来的价值缺失。小客车也利用该坡道在屋面上停车,减少了地下室开挖,加快了施工进度。

▽主要街景©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18.jpg
vsszan1942062014310019.jpg


工业之美
建筑希望体现出工业特有的美感,整体呈现出干净通透的现代气质,局部采用几何对比及材料对比,丰富视觉观感,避免过于“高冷”。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与功能相对应,有不同的设计逻辑:主体采用间隔的铝板幕墙和玻璃幕墙,作为统一的基底元素,旋转坡道采用橙色金属漆,和橙色铝单板景框共同作为跳脱元素,在一片工业元素中起到活跃立面的效果,避免过于单一。

▽幕墙系统©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20.jpg

▽高层墙身©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21.jpg

▽多层墙身©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22.jpg

▽对坡道的半包裹©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3.jpg

▽规律和突变©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4.jpg
vsszan1942062014310025.jpg
vsszan1942062014310026.jpg

▽运河之窗日景©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7.jpg

▽运河之窗夜景©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8.jpg

▽沿街形象©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29.jpg

▽园区内部场所©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0.jpg
vsszan1942062014310031.jpg

▽园区内部休憩场所©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2.jpg

▽玻璃幕墙的泛光照明©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3.jpg

▽内透玻璃©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4.jpg

▽玻璃质感©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35.jpg


在方正的框架和旋转上升的坡道之间,通过坡道的钢柱外挑桁架,承托幕墙龙骨,反映出真实的构造关系。坡道的圆弧在日光之下形成逐渐变化的光影,户外钢梯作为穿插物结合在其中,暖色与冷色形成对比,进一步避免了过于冰冷的工业感。方与圆,冷与暖,光滑与粗糙,竖向与横向,随着人、车、货的流线在不断变换着。

▽坡道尺度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36.jpg

▽环形坡道和方形厂房©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7.jpg

▽循环而上的坡道©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38.jpg

▽坡道内景©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39.jpg
vsszan1942062014310040.jpg
vsszan1942062014310041.jpg

▽坡道内的光影变化©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42.jpg

▽时间和光影变化©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43.jpg

▽光影痕迹©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44.jpg

▽坡道外挑幕墙©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45.jpg


生产空间
1#厂房为6层叠加式厂房,每层分为两个单元,可分可合。面积、层高、柱网、荷载、疏散、防火措施等都在合理的范围之间,既符合生产线要求,也考虑减振隔震,可满足各种生产的要求;同时预留足够的货梯、卸货平台、设备管井,在场地及周边综合解决废气、废水、废液等要求。

▽生产单元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46.jpg

▽各尺度生产线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47.jpg

▽厂房内景©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48.jpg
vsszan1942062014310049.jpg


东侧的运河之窗,结合室内的展示研发等功能,采用T型精制钢立柱,横向不设横梁,面板采用全超白中空夹胶玻璃,形成通透敞亮的效果。

▽运河之窗墙身©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0.jpg

▽通透的运河之窗©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1.jpg

▽阳光漫入©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2.jpg


建筑部件结合货运体系进行设计,各层的吊装平台结合立面景框设置,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也成为了造型的点缀物。各层货运通道采用不同颜色的质感涂料进行粉刷,有效的提升了各层的可识别性,在标准化中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个性化。

▽货运通道分析©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3.jpg

▽首层货运入口©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54.jpg

▽空中卸货部位©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55.jpg

▽空中卸货部位©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6.jpg

▽颜色区别层数©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57.jpg

▽吊装口作为景框©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58.jpg


城市空间
园区不设置围墙,对外部开放,2#厂房下部设置台阶,形成“叠石曲径”的空间意向,为整个片区提供良好的城市空间,顶部的活动平台也是良好的露天活动场所,兼具公共性和私密性。

▽屋顶平台©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59.jpg

▽朝向街道©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60.jpg

▽工业质感©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61.jpg

▽之形走道与朝向街道的休闲台阶©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62.jpg

▽转角开放空间© Mlee

vsszan1942062014310063.jpg

▽V型柱©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4.jpg


空中通道没有进行货运的时候,是每层良好的活动场所,在屋面上的停车场,也是可以远眺运河景观的活动平台,旋转坡道中间还有两座钢梯进行上下联系,创造多样化的休憩场所。此外,在各个角落也设置了各种尺度的架空、休憩空间,满足园区内人群使用。夜景结合吊顶设置“第六立面”,进一步彰显了建筑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环通走道©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5.jpg

▽屋顶停车位和光伏遮阳板©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6.jpg


建筑采用了钢结构,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体的建设。

▽建造过程©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7.jpg
vsszan1942062014310068.jpg

▽一层平面图©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69.jpg

▽三层平面图©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0.jpg

▽屋顶平面图©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1.jpg

▽立面图1©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2.jpg

▽立面图2©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3.jpg

▽剖面图© UDG 有关工作室

vsszan1942062014310074.jpg

vsszan1942062014310075.jpg
vsszan1942062014310076.jpg
vsszan1942062014310077.jpg
vsszan1942062014310078.jpg


项目名称:梁溪医疗器械产业园
项目地点:无锡市杨岸路、会西路交叉口
建设单位:无锡市梁溪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24年12月
用地面积:25000㎡
建筑面积:62500㎡
建筑结构:钢结构
方案设计:UDG 有关工作室
团队网站:aboutstudio.udg.com.cn
联系方式:chenweipeng@udg.com.cn
主创设计:陈伟鹏
方案团队:王谦、孙佳格格、陆逸、李思言、曾玉明、林磊、刘怡宁、朱厉、程薇
项目管理:联创设计 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
管理团队:宣磊、汤彬彬、郭李婵
EPC总包及施工图设计: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总包团队:李笑强、肖泰、赵志龙、张小庆、李晓锋、邓龙君、朱时忠、李志良
设计咨询: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咨询团队:李东辉、周靖、吕罡、江娟、宋罕宇、吴学义、彭磊、龚旭东、游杰、曹佳伟、张庆男、赖菲、王晓椰、钟璐
幕墙深化设计施工:江苏恒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朱占中
建筑摄影:Mlee、UDG 有关工作室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