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里49号 | 都市游牧 | 2022 | 中国广东


▽视频© URBAN NoMAD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背景
珠三角支流沿岸两侧蓬莱山与烟墩山脚形成的墟市便是江门的起源,这片墟市如今演变成以长堤路为横轴的历史片区,启明里位于片区北部,是当下这片被规划为历史文旅商圈的重要节点。作为江门重要的华侨古村之一,在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下启明里面临这空间活力不足的困境,原本以居住为主的封闭建筑形态与商业街区所需的开放性形成对立与矛盾。

▽俯视©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本项目是对启明里49号的单栋建筑改造,面对这片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群,我们必须充满敬畏,面对场地的困境及矛盾,方案试图在单体建筑中探讨历史街区中的类型演变及新生。

▽江门市发展历史及项目场地相关地理信息©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场地
启明里49号原先是一栋在八十年代重建过的居民房,建筑形态与周边历史建筑有较大不同,业主选择在原场地拆除老建筑后重建。我们接手项目时建筑主体已完成,新建筑根据当地对历史风貌区的规定,在原址边界上筑起并在立面以及阳台形态上与旁边老建筑保持一致,不同的是新建筑为平屋面,且侧立面采取了超大面积开窗,建筑内部空间尚未成型。

▽场地原状是一栋将原有建筑拆除后重建的新建筑©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总平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作为业主的祖宅,在当下已无居住需求,他们希望顺应启明里的历史旅游街区的定位,将建筑以咖啡吧的业态对外开放,仅保留三层的房间作为对内使用。

▽屋顶俯视图©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项目的局限性来源于当地较为僵硬的街区立面管控要求,比如:为了立面阳台与旁边建筑保持形态一致,使得内部实际楼层高度与阳台标高不一致,阳台成了装饰性构建;建筑立面为了与周边青砖建筑立面统一,要求采用青砖贴面……

▽首层主入口©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立面与街巷©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面对这种局限性,我们将设计的起点转移到对启明里的调研中小心翼翼地展开工作,试图在历史街区的建筑演变中寻找一种理性的逻辑框架。

▽四层屋顶客座区©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二层客座区©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街区形态的延续
对启明里现存的几十栋建筑进行外观形态收集和归类后,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部分建筑都保持着统一的建筑类型,这种普遍的建筑类型控制着这个区域的建筑高度、屋顶形制以及立面形态等。建筑统一的坡顶及山墙样式可以看出这些2-3层的居民楼大致从当地岭南传统民居演变而来,在有限的用地和更大的使用面积驱使之下的变化结果。大部分带有华侨背景的建筑立面呈现出了大量西方建筑语言,如拱型、柱头、山花等装饰构建,但建筑本体的形态逻辑依然遵循着街区的普遍类型。这种普遍类型也塑造了启明里这个街区的城市形态。

▽启明里建筑形态及建筑要素分析©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启明里普遍建筑类型©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启明里街区普遍为形态类似的坡屋顶©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1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方案选择延续启明里的普遍类型,在原本平屋顶上新建一个坡顶的轻钢结构框架作为楼梯间及屋顶活动平台。屋顶坡度与周边房屋相仿,在建筑轮廓上延续街区形态。新建的屋顶层由金属框架构成,结合阳光板与钢化玻璃组成一个半开放的空间。这个新的屋顶在材料和造型细节上与周边形成了反差,这种反差也建立了屋顶的象征性。

▽方案选择延续启明里的普遍建筑类型©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俯视©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1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门窗的演变
建筑基地为长宽约4X10m的矩形,除去墙厚和楼梯等面积,剩余的空间并不宽裕,周边的建筑平面尺寸也大致如此。过去作为居住功能,4米的面宽大概是一个开间的宽度,而现在要作为商业空间则略显局促。

▽平面分析图:室内空间向室外街巷“延申”©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方案将门窗作为突破点,试图让室内空间向外“延申”。得益于新建筑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门窗的位置与尺寸可以相对自由,我们针对空间的实际需求重新设计了各层的门窗开洞:

▽窗户面向室外街巷形成座位区©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首层:咖啡吧台设置在首层,作为最重要的服务与接待空间,这里将成为人流聚集之地。而当我们布置完吧台尺寸后则发现仅剩一条宽度一米出头的通道,于是向外延申变成重要策略:正面将吧台延申到入口处与门窗结合,形成直接对外的吧台与窗口;侧面则设置可完全开启的大窗将座位区延展至外部,大窗根据空间位置进行切割分形,细分的构建顺应身体尺度和坐姿,形成不同形态的内外座位。人们的活动也将延申到室外巷道中。

▽首层空间杆件系统分析图与窗构造详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大窗内形成不同姿态的内外座位©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室外吧台与点餐窗口©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1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首层入口通道及服务吧台©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服务吧台及构造细节©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2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二层:作为主要的客座区,我们希望在有限的室内空间创造丰富的层次,让每个座位区均有自身的独立空间感。方案先是利用空间分形将原本并不规则的平面化零为整,通过杆件系统的置入限定边界,杆件分隔材料也限定空间,形成屏风与窗框系统。窗户在这里更多的是为了观景,让空间与视线往外延展,窗户的形态根据座位区设定不同的观法,窗外历史建筑的立面片段成为了窗内视线构图的对象。

▽二层空间杆件系统与窗构造详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二层室内空间©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2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借助杆件与屏风系统©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2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座位局部与窗景©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二层座位区局部©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2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三层:三楼作为业主自用空间,主要由餐厅和一组茶几沙发座位构成。空间延续二层的的逻辑,在沙发座位区设置窗套系统,为了节省室内空间,方案充分利用窗套的深度,将沙发结合于窗套。这种空间的外溢,也伴随着视觉上的延申,将附近历史街区的样貌纳入室内风景之中。

▽三层空间轴测图与窗构造详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三层室内空间局部(照片为施工后期验收时拍摄)©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楼梯与窗局部©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顶层:顶层拥有良好的视野环境,这里可以看到周边整个街区的景观。如何观赏这片风景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相对于完全开放的视野,我们更倾向于不同观法的营造。通过轻钢框架系统的细分将立面分解为中大尺度的观景窗、适合开启的通风窗及透光不透影的采光窗等不同界面,将外部风景控制为观景窗口所控制的城市切片,这种片段让风景建立了观法,也丰富了观赏的层次。

▽顶层空间构件系统分析图及局部构造详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顶层鸟瞰图©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3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顶层楼梯间及窗框视野©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窗框系统将室外风景重新构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顶层杆件系统与聚碳酸酯板©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3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顶层室内局部©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3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施工过程中的杆件系统及完工后场景©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阶梯座位与外部风景©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阶梯座位一角©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开放性的转变
门窗体系的建立根据内部空间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资源,对比于周边历史建筑的门窗,这是一种外向性的策略,门窗的设置不再只是为了基本的通风、采光及防护等需求,而将内部视线的拓展及观景作为主要诉求。这种转变让建筑相对周边历史民居具有开放性。

▽窗框观景视线分析©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立面窗形态与玻璃反射的周边建筑形象©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环境肌理的延申
材料语言的建立分为新与旧为两种系统,“旧”意味着对周边历史街区的呼应;“新”则是对时代变化的回应。我们希望材料传递的不单是对肌理和历史的重构,也应当能感知到变化的逐步呈现。从首层开始,地面粗糙的花岗岩、吧台区的陶土砖以及墙面的水洗石是对周边历史建筑材料肌理的延续;随着视线的逐步深入则会看见精致的金属构件系统嵌入其中、而当人们逐层上登,阴翳和厚重感渐渐消散,大面积的钢化玻璃和阳光板将光线和透明性引入,身体逐步放松最终在顶层自由的台地座位和宽广的视线中释放。夜幕降临,灯光透过顶层的阳光板形成一个发光盒子,从远处望见,这里犹如一座时代的灯塔。

▽项目选材过程©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首层服务吧台与陶土砖©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空间杆件系统划分材料©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单体建筑与集体社区
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表达的建筑历史并不像现代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下一个阶段代替前一个阶段,一种形式和风格代替前一时期的形式与风格,而是前若干阶段的建筑在下一个阶段同时存在。启明里49号的改造是对集体怀旧和单体反思的产物,街区形态的延续试图是与场地形成一种连接性,唤起人们对这个社区乃至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而建筑内部刻意营造的窗景则像一个当代的叙述者,从个体的视角重新审视周边,窗的观法是一种诗意的建构,试图在原本沉寂破败的街区中寻求一种美好,创造一种活力。观法也指向反思,启明里现状的困局是将街区的复兴指望于这群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能在修修补补后重生,而一个富有活力的街区则应该是充满各种有趣内容的单体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性。启明里49号改造中所寻求的开放性是对此的一次反思实践,试图在单体中寻求集体变化的样本。

▽屋顶以轻钢结构及透明材料呈现出轻盈与通透的形象© 李继津

vsszan190984111153044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首层平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4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二层平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5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三层平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5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四层平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5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外立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5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建筑剖面图© URBAN NoMAD

vsszan190984111153045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5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5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5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5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5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6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7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7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90984111153047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项目名称:启明里49号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
设计方:都市游牧
公司网站:www.urbannomad.cn
联系邮箱:office@urbannomad.cn
项目设计:都市游牧
完成年份:2022
主持设计:黄英航
设计团队:罗国志、叶任婕、孔泽诚、罗杰嵘
项目地址:江门市蓬江区
建筑面积:约300㎡
摄影版权:都市游牧、李继津
客户:私人
材料:水刷石、花岗岩、木饰面、陶土砖、聚碳酸酯板、深灰色氟碳喷漆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xu5292024-11-11 17:10:16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