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艺术学校前身为浙江绍剧艺训班,于2003年建成并启用了现在位于绍兴市二环西路的校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有校区已无法满足学科规划及后续发展需要,这是本次改扩建更新的起因。同时为了推进“校团合作”改革,新征南侧三角地作为新组建的绍兴演艺集团综合楼的建设用地。两个单位独立管理,但希望有机融合、资源共享。
▽绍兴艺术学校及绍兴演艺集团共同推进“校团合作”改革’©赵强
场地
▽场地原始照片©赵强
现有校园西侧垂直于城市道路是教学实训组团,东侧与河道呈正交关系的是生活及运动组团。校园布局与非平行的三角边界相呼应,形成了两个方向的肌理网格。根据设计要求,生活运动组团全部保留,仅做立面改造,教学组团保留公共教学楼及核心的音乐厅。所以,在原有校园两个方向的肌理网格中均有保留建筑,这是校园布局重构的重要线索。
▽总平面对比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构
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绍兴艺校原有校园已形成稳定的校园肌理及空间格局。我们尊重时间的痕迹,希望留存场地记忆。所以基于明显的场地肌理及多重设计要求,场地新秩序的重构显得自然而然。
▽新建、保留建筑示意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保留面向二环西路的主入口形象。进入主校门,为了加强音乐厅的主体地位,在其西侧面向主广场加建入口棚架,广场南侧临水是新建的戏曲及音乐艺术楼,北侧是新建的行政综合楼,两者以曲线形体环绕音乐厅。再往北是保留的公共教学楼、新建的舞蹈实训楼,整个教学实训组团布局在原有肌理上发展,复原并重构了东西方向的校园主轴形象。
▽重构面向二环西路的校园主入口形象©赵强
顺应生活运动组团的空间肌理,在体育馆南侧加建小剧场,串联南侧新征用地的演艺集团综合楼,小剧场成为艺校和演艺集团的共享功能区,满足了两个单位的共同期望。
▽顺应生活运动组团的空间肌理形成南北文化功能轴 ©赵强
东西片区的布局不是简单的遵从原有校园肌理©赵强
▽整体校园呈现双网格空间形态特征©赵强
情境营造
立足于此地、此时©赵强
设计将校园机动车流线设置在外围,内部实现全域步行化。广场、连廊、院落、平台等在校园不同功能区之间构建了多维度的联系,使师生在各个时间段的行为流线得以串联,营造了无处不在的教学、交流、休闲空间。
▽音乐厅入口台阶与门前小广场成为室外课堂或排练、练功的场所 ©赵强
校园主广场一改之前的单一与直白©赵强
基于对师生行为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充分分析后,教学组团由一条连廊南北贯穿,将戏曲与音乐专业共设于教学南区并共用理论教室,名师工作室与教学场地贴邻,教师琴房与学生琴房共处,琴房与剧场就近设置,均可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补,激发师生们的创作灵感。
▽南北步行街区©赵强
教学组团和生活运动组团之间是南北向的步行街区,串联宿舍、食堂、教室、体育馆、专业楼、剧场,几乎汇集了整个校园的所有功能,使上课、下课、排练、演出、就餐、休闲等多种事件行为就近发生。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课间,成群的学生匆忙赶往各自课堂;课余,学生三三两两在这里交谈、嬉闹,清晨或傍晚,戏曲专业的学生甚至在路边某个角落练功,旁边剧场的排练厅有铿锵的锣鼓声传出,南端的琴房则响起悠扬的钢琴曲…场所与人的活动共融、人与环境共情,这是校园空间重构的重要目标。
▽从南北步行街区望向教学楼场景 ©赵强
剧场与演艺综合楼
作为重要的新建建筑©赵强
小剧场临水,回应南北轴线,西侧界面平直,二层有平台和连廊与教学南区的琴房区连接,锈红色的穿孔板像似舞台帷幕,朝向中轴街区及城市方向打开。从南往东是圆弧形的转角,从杆件包裹的玻璃幕墙向竖向划分的铝板墙体过渡,至东侧,成为运动场上活动人群的背景。反曲的屋顶化解舞台体量的高耸与刚性。形体的整体构成逻辑浑然天成。
▽临水小剧场回应南北轴线©赵强
▽剧院、教学区交流平台©赵强
▽教学连廊望向小剧场©赵强
▽小剧场二层观众厅入口©赵强
南侧演艺综合楼用地不规则、功能复杂,形体生成兼顾城市、校园、自然的多维关系。
▽演艺综合楼兼顾城市、校园、自然的多维关系©赵强
设计以一个整体基座来容纳着各类设备、仓库与辅助功能空间,并通过大台阶与前场地面融合在一起。基座之上以南侧的博物馆、北侧的办公、东侧的宿舍形成三个墨色体量,穿插若干浅色的功能体,敏感回应各个朝向的不规则界面。内侧以玻璃幕墙形成犹如峡谷流水般的弧形开放空间,容纳餐厅、排练厅等多个体量,并向城市与水面方向打开视野。
▽演艺综合楼西侧如峡谷流水般弧型开放空间 ©赵强
▽演艺综合楼满铺的基座通过大台阶与前场地面融在一起 ©赵强
▽演艺综合楼博物馆、排练厅、宿舍等多个体量朝水面打开视野 ©赵强
▽演艺综合楼北侧办公及宿舍山墙面共同形成的墨色体量©赵强
演艺综合楼的中心排练厅主体量包裹着由绍兴传统花窗演变而来的半透明表皮©赵强
▽演艺综合楼二层平台望向南侧博物馆©赵强
▽演艺综合楼金属花砖墙©赵强
新生
对保留建筑仅做微改造,去除立面多余装饰构件后进行刷新,同时进行功能的提升。譬如,在宿舍底部增设集中门厅及风雨连廊,方便管理及使用;食堂东侧原淋浴间改为教师餐厅,便于师生就餐选择;体育馆通过雨篷设置与剧场融合;音乐厅及公共教室结合新建建筑,增设风雨连廊、大台阶、室外平台等,使新老建筑自然融合,实现与新校园的共生。
▽从改造后田径场看剧场、体育馆©赵强
▽教学楼阶梯教室内外©赵强
▽从改建体育馆看向教学楼©赵强
▽从演艺综合体看向北侧校园的剧场©赵强
对于一所已有近20年时间积淀的校园而言,新的设计营造动作是对原有秩序的“扰动”和“再平衡”,通过对在地要素的梳理、重构,形成了新的场所意义,构建了新的校园空间生命体。
▽从演艺综合体看向北侧校园的剧场©赵强
结语
在地重构、情境新生。江南水乡、戏剧之乡的地域特征,艺术院校的人文气质都为绍兴艺校新校园注入了特别的基因。新校园根植于原始肌理呈现自然生长的态势,新旧建筑与开放空间通过庭院、连廊、平台、大台阶多维度连接、多层次渗透、多尺度共享,弧面流畅起伏,盒体刚直凝练,仿佛整个校园是一曲高山流水般的优美乐章,顺势而为、一气呵成。
▽底层整体平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教学区平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教学区立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教学区剖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小剧场平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小剧场立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小剧场剖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平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立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剖面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石材幕墙细部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排练厅双表皮幕墙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艺综合体排练厅金属花砖墙细部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名称丨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
项目地址丨浙江省绍兴市二环西路500号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业主丨绍兴艺术学校、绍兴市演艺集团
设计时间丨2019年10月-2020年3月
完工时间丨2022年
用地面积丨总用地面积94141.4.0㎡(约141亩,含南侧新征用地面积12879.4.0㎡)
建筑面积丨总建筑面积79606.42.0㎡,其中北侧57227.47.0㎡,南侧22378.95 .0㎡
设计总负责人|劳燕青
建 筑|张永青 陈泽 金楚豪 张驰 陈舒扬 汪扬 吕尚泽
结 构|郑晓清 张杰 吴夏文 吕君锋 凌佳燕 王宇轩 曹顺宇 何立宏 丁子文
给排水|易家松 蔡昂 席斌 沈腾飞 张钧
电 气|冯百乐 张强 王斌 邓周宁 俞利勇 吴旭辉 郑国兴
智能化|李向群 孙超敏 林华 杨国忠
暖 通|潘大红 毛希凯 易凯
幕 墙|史炯炯 王建忠 苏泽奇
室 内|何勇 牛栋 高恒 张毅
景 观|黄璐 查莉君 张倍倍 舒鸿 凡宇露 岑诗雨 徐晖 沈海涛 王崛
桥 梁|史大为 胡国民 龚一琼
岩 土|陈赟 顾家诚 辛蕾 胡根兴
舞 台|池万刚 陈涌 池佳贝
加 固|林德建 钱涛 顾正维 王奇
经 济|张瑛
建筑摄影丨赵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