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改造就是对此进行有意识的保留,这些确定是空间最重要的“材料”。当时已经认为把这样一个不足100平米的空间推敲到了极致的我们,还能继续深挖些什么…… 只有我们,我们的内心。空间大小虽没有变化,业态依旧如故,但是这五年,我们的内心都经历了或多或少忐忑的时刻,起伏不断,甚至扑朔迷离。遥想不过是五年,已经物是人非,那么五十年,百年,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变化。我们不断搜集着关于这里,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曾经的照片,物件。然后,仿佛不曾有过的,似是而非的过去片段:百年前的建筑,推着孩子们的老大爷,那时候就来过此地采风的洋人…… 这些不断激起我内心对于这座城市这个空间的表达冲动。我们要创造的不仅仅是未来的某种可能性,更多是对于过去的回顾与重新表达,让那些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不要就这样简单的烟消云散,把它们从博物馆里请出来。因为即使我们早已忘记,但这些“发生”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细胞当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当下,决定着未来的幸福。也是探索我们自己的基因密码。
▽外摆区© 李研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