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生活
设计全方位融合建筑设计、空间策略、业态运营、活动策划并充分考虑人在其中的行为,形成以新旧结合为蓝本的独特城市肌理,为生活方式的呈现提供了基础,人群、业态、活动等有序的聚集, 成为美好公共生活的开端。一号厂房作为运河汇1958的开端,它的启用仿佛按下了一个启动的按钮,唤醒了这片场地沉睡已久的灵魂。自从游客集散中心开业以来,举办过大大小小近百场活动,包括读书会、发布会、创意赛事、TED演讲、LIVEHOUSE、艺术展、脱口秀、音乐会及戏剧节……作为城市客厅的三号厂房,灰空间为入口广场提供更多空间层次,依其建设的广场成为人们文艺表演与聚会的绝佳场地,广场上演着现代生活的故事,为园区增添无限活力。沿着大台阶上到二层平台,悬挂树屋映入眼帘。内部空间流线围绕两个中庭展开,在新与旧、大与小、高与低之间来回切换,体验极其丰富。顶部的天际艺术馆结构可下落至首层,结合树屋,拓展为立体式艺术体验路径。外扩的屋顶露台有着广阔视野,拓展顶层休闲交际空间。阳光透过横向飘板照在排柱上,新生的玻璃幕墙上映射着排柱和行人的影子,穿行于“檐下空间”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动。从三号厂房“檐下空间”穿行到文化山谷,眼前豁然开朗,被保留下来的排柱内填充了各式各样的盒子,街道空间宽窄变化。穿越其中,犹如穿梭于历史与未来之间。在这里,我们创造的是既能安放生活的野心与梦想,也能探索本地温度与质感的生活方式空间。与之相邻的盒子街区,建筑体量高低错落、立面表情丰富,与矗立于文化山谷的保留排柱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升华了新工业时期的欢腾热烈,活泼与宁静在这碰撞出新的火花,照耀着这片重生的大地。慢行到滨水文化街区,依水而生,依水而盛,感受一抹来自江南水乡的诗意。街道空间曲径通幽,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漫步在热力四射的河畔,伴随着不定期的上演水上艺术、民谣、咖啡节,无疑成为整个滨水文化街区的活力制造能量场。滨水文化街区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看到的一幅幅完整的建筑画卷,而更多表达的是未来的河畔城市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