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小两栋白色徽派小楼位于一片松林脚下,一直作为护林用房使用,小白房周边高大的水杉林立,成为小白房的前景和背景,在阳光明媚时,斑驳的树影投射在白墙上,使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更加亲近一些。
▽场地入口视角© 思图象印
随着周边露营基地的逐步形成,小白房也转换了角色,将被用来作为营地的配套服务用房,成为营地各种事件发生的中心。建筑的屋面和主结构都非常完好,予以保留。
▽建筑改造前状态© 在地建筑
▽花海田看向建筑© 思图象印
▽总平面视角© 思图象印
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把内部空间重构,在满足未来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产生一些生动有趣的内空间。小白房的一层设置为对外使用的功能,体量稍大的单体内置入男女更衣淋浴等露营服务空间。体量较小的单体占地面积较小,我们将大小楼之间的空地与较小单体的一层整合为一个整体,产生了一个局部带玻璃顶棚的综合商业空间,配合室外泳池,外摆平台,成为营地服务中心的核心活动空间。
▽建筑生成过程© 在地建筑
▽功能分区© 在地建筑
▽艺术装置与室外吧台© 思图象印
▽咖啡吧室内空间和潮品摆件© 思图象印
▽饮品吧台© 思图象印
▽旋转楼梯一角© 思图象印
▽二层看向旋转楼梯© 思图象印
▽更衣室与卫生间© 思图象印
其次,我们希望通过改造,赋予建筑新的“表情”,作为露营基地的大本营,年轻人为主体的使用者还是希望他应该有辨识度和一定的标签化,而现状建筑白墙上的斑驳树影又时刻提醒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我们从户外露营用具的材料得到启发,选择了不锈钢和原木作为建筑表皮的主材。
▽建筑前方的泳池和草坪© 思图象印
▽服务中心和室外场地关系© 思图象印
悬浮于地面的建筑二层部分用拉丝波浪形不锈钢板包裹,经过拉丝和折叠处理的不锈钢表皮,可以抽象的反射出周边环境的色彩和造型,建筑表皮就像是一位印象派画师,将天气的阴晴变化,水杉树的季节色彩变化,天空的明暗变化,通过自我表达和实时转译以瞬间的印象记录自然光影,本性“突兀”的不锈钢表皮却也能很好的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
▽场地看向后勤办公入口© 思图象印
▽建筑和保留水杉树© 思图象印
▽北侧入口视角© 思图象印
扎根地面的一层立面表皮形态使用了笼墙,笼墙中填充的材质选择了周围松林中的松木,配合不锈钢网格形成的外骨架。原木材质作为建筑与场地的过渡,使得建筑和自然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边界,同时,我们也希望松木的使用能够使建筑表现出一定的在地性。
▽台阶入口视角© 思图象印
▽LOGO墙© 思图象印
对于建筑周围的场地,我们保留了所有的乔木,包括水杉、松树以及香樟,生动的林下空间以及原有的场地疏密关系得以延续。除了增加的配套泳池之外,地面覆层以砾石、草坪、茅草为主,进一步强化场地的自然性和原生态。场地周围的树木比较茂密,对于视线并不是很友好,因此我们在场地周围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了一些外挑木平台,可以让人们休憩远眺,欣赏田野和山谷的美丽风景。
▽建筑在黄昏时的色彩变化© 思图象印
▽不锈钢材质质感© 思图象印
▽服务中心外立面夜景© 思图象印
▽区位图© 在地建筑
▽总平面图© 在地建筑
▽一层平面图© 在地建筑
▽立面图© 在地建筑
- 项目名称:印象自然——贝莱特营地服务中心改造
- 设计方:杭州在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 公司网站:http://www.caaladi.com/
- 联系邮箱:283491811@qq.com
-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2年
- 主创及设计团队
- 主创:孙科峰
- 建筑:厉云鹏
- 室内:朱科柯、金翰
- 景观:高艳、史钧波、林卓歆、费木云、陈铁英、龚彬燕
- 结构:孔魏、杨阳
- 给排水:唐晓劲、王贺
- 电气:周茂利、许超
- 暖通:甘铭、余家庆
- 项目地址:浙江杭州
- 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 摄影版权:思图象印
- 合作方: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