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然设计的践行者,吴川文先生多年来深研空间“自然的建构”,以极具文化的精粹、贴合社会文 脉的设计,度量人与空间的相处模式。其设计通过自由灵活、融合统一的质感表达,将自然形态与物质空间有机相融,透射旺盛生命力的秩序空间,探求自然与生活的设计交集,实践联通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能动空间。
# 01
从无零到有喆
在实践中探索,在逻辑中创新
回溯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高速前进的四十余年,我们看见了行业由粗放式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一代代青年设计者从懵懂到钻研,从不断借鉴、学习到求索自然、探究设计本质。
“在行业高速前进的年代,每一个人都在急于表达,整个环境浮躁且焦虑。当时,在我内心深处,我认为设计应该是有另外一条道路的。”吴川文坦言。
于是,在设计行业沉淀多年后,秉持着挖掘人们本真的精神向往,建构自然设计的新生与共振的初衷,吴川文创立了专注于地产与高端私宅、艺术与文化、商业与展示等空间领域的研究型设计事务所 —— 有喆设计。
吴川文提及,最初团队命名为“无零设计”,出自《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寓意着设计从创作到呈现的过程。至如今,在磨砺与成长之中,“有喆设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在“零”的基础上迭新至“喆”的进化。
“喆,在我看来,意味着哲理、根本原理。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探究本源问题,拆解、分析问题,最终实现设计的升华。”吴川文进一步介绍道。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喆始终践行着设计无痕、动态生长的可持续场景状态,存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场,在概念之外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我们追求设计的系统性并主张跳出框架,抛却形式主义的繁复,不依附于特定具象形式,在实用层面与美学知觉上丰富生活方式的调性。”吴川文说道。
创立至今,在创始人吴川文的引领下,有喆设计致力于在实践中探索,在逻辑中创新,以辩证的思维不断探求生活与空间交叠的真实体验,从自然、人文、器物、场域融合的设计语境中,探索自然精神场所的可能,满足功能、情感、审美在空间中的同一,实现自然设计在社会、城市、社区、人居多领域的价值迭代。
# 02
自然的建构
实现可持续生活状态与空间的无限价值
曾有建筑大师如是评价当下:“21世纪就是人和人之间通过屋檐相连的时代,是人类和自然通过屋檐相连的时代,是各种自然、各种场所、各种人群以各种方式相连的时代。”自然与设计、场所、生活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种种变迁中不断更新,不变的是共生共融的实践与可持续的价值呈现。
面对新时代的宏大命题,吴川文提出,“自然是设计的内在命题,自然也是生活的本真归处。一直以来,我都希望通过自然设计去解答人、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共生课题,实现可持续生活状态与空间的无限价值。”
对自然设计的建构,吴川文称,或许是生根于故乡海南岛的自然之境,萌芽自现代社会的秩序与联结之中。“流动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海风的味道......这些是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留存于我血脉之中的元素。而来到今天,当我们身处在由钢筋混泥土浇筑起的城市,其实更需要自然赋予我们能量。”
当营造空间时,有喆设计选择从自然中取材,不论是直接使用的自然材料,还是依于自然元素的重构,他们都力求用质朴的选材追寻人的生活、物的历史、自然的感知在空间中的层叠脉络,追寻有机元素在空间中的再现,探寻材质的简约之美。
在有喆设计的笔下,自然是一种灵感来源,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功能材质或感官体裁,自然设计的背后是信息的交汇、功能的完善、体验的升级。
自然设计,让空间拥有着更为恒久长存的生命力,这也成为有喆设计作品的最大特质 —— 自然叙事源于材料质感、光影关系,为不同空间中添加定义,塑造出场景氛围,或冷静、或时尚、或简洁、或优雅,在布局与色调的交融中平衡着人文造境的虚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