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外的设计观察」07 ㄧ 将沈浸式体验融入空间设计的思考哲学
vsszan77524301822251.jpg
空间/ 共生制作 “近年我们生活中经历许多不同的沈浸式体验,从大大小小的策展内容,限定活动的设计,而至商业空间、住宅设计,都刮起一股沈浸体验的旋风。策划者透过各种方式,把「仪式感」呈现得更充足完整,让环境空间别具意义,时空皆凝结於当下时刻,同时间参与者也进行一些特别有趣的事情。” 为什麽现下的空间设计,尤其是商空,纷纷结合沈浸体验的思维?我想其中之一个原因,来自现在可以做同件事情的场域数量太多了。想吃某一种料理,有超多家餐厅可以选择;网路上搜寻酒吧,便会跳出一堆推荐,这般爆量的情况下,店家势必要把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勾勒出来,才能创造区隔性跟新鲜感,并且脱颖而出。 於是除了商品上的用心,周边环境及整体气氛的营造、使用物件的搭配等等,都将因最终目的为何,店家想如何行销,跟大众沟通该空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vsszan77524301822252.jpg
空间/ 丞联合空间设计事务所 藉由五感转换,由浅至深引领人走进体验 生活源自经验和感受的累积堆叠而成,内容越丰富,人们感知的能力相对也会有越多层次。无论是拍摄以及自身参与的经验,就我观察,一些很棒的沈浸式空间,大部分会有几点常见的元素手法: 最直接的就是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夏天时外头很热,在你走进一个凉爽的百货里头,温度和湿度很舒服,就是一种非常直白的沈浸体验,使我们从浮躁的心情,切换成准备逛街购物的情绪。 另一个是光线变化,当人们自夜幕笼罩的氛围,突然走进一处灯火通明的室内,抑或是在白天时,通往霓虹灯闪烁的迷离空间,都是可以瞬霎改变感官与想像的刺激元素。
vsszan77524301822253.jpg
空间/ 伴境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4.jpg
空间/ 崧琳设计 再来还有气味以及音乐,嗅觉与听觉上的转换,连同接待者举手投足的态度,言谈的速度语调,都会影响到每个到访的人的五感心境。人与人互相影响,为此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节奏,进入另一个创造的情境,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成为情境里的一部分。
vsszan77524301822255.jpg
空间/ 觉知造所 不只是商业空间,居家空间也常看到设计师藉由高度的改变,打造不同的氛围感受。譬如把和室架高,我们一进去俨然会盘腿,坐下来静心喝茶。而下潜式的环境,则会让人有被包覆住的安定感,客厅与一些需要稳定感觉如签约场所的地方,就会常用下潜空间的形式。透过不同的元素交互堆叠,我们渐渐被引导到其他境界里面。
vsszan77524301822256.gif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7.jpg
空间/ 大名 X 涵石设计 用镜头语言呈现情境,首先你要放大感官去体会 那麽面对一个具备丰富体验的空间时,要怎麽把里头的环节氛围,转换成平面语言? 我会先自己去感受这个空间想传达出什麽东西,是危险、好奇、被爱、创新的感觉,还是交流的感觉?除了跟助理讨论,也会询问设计师「为什麽会有这样的设计?」、「你想要表达什麽?」。当大家感知到的东西都满接近的话,那就是空间的核心所在,我们便可以用不同的东西去展现这个核心。简单举例,由於平面无法传递现场空气的冷热温度,我们便会把这些感受,调整成也许画面色温偏冷一点,那假设他希望带给人们期待感,又将是不一样的色温表现。
vsszan77524301822258.jpg
空间/ 山海空间
vsszan77524301822259.jpg
空间/ 泽序空间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10.jpg
空间/ 两个因素空间设计 反向操作,把不属於空间氛围的东西撤离 平面画面跟动态影片,或是亲自身历其境,势必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平面是静态的表现,视觉语言仍会受限,相对没有那麽多东西可以阐述,因此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考模式:如果没办法添加更多相同的感觉堆叠进去,那我们反而用减法,把一些不属於这个空间、与想要传递的意念不同的东西撤掉。例如,有个房间想营造紧张冰冷的感受,那我们看到一些相对幸福的东西,像是小熊、棒棒糖等幸福的元素就可以拿掉(除非是反向用诡异的呈现)。
vsszan775243018222511.jpg
空间/ 钜程设计 透过画面的比例,延续情绪发展 画面的比例也很重要。如果环境表现很压迫的感受,在构图上就可以也让观众感受到压迫跟局促感,像是把比较近的东西,也许是桌上的眼珠、瓶子里的石头、冰块放到很大,这不是我们平常会有的视角,就会产生压迫感。 那如果想让人感受一股缓慢舒服而享受的气息,那我在画面的比例上,就可以用形状来构通。弧形会觉得较为安定舒服、不那麽尖锐。而画面也不会被裁切在很奇怪的地方,例如我就让构图是比较长形扁平,可以很舒服地看到每个完整的东西。甚至当室内摆设的元素不能移动时,我们便可以调整构图跟画面比例,都会对画面呈现有所帮助。
vsszan775243018222512.jpg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13.jpg
空间/ 丞联合空间设计事务所 抽丝剥茧:分解情境的关键样貌 另外还有一点,拍照虽然都是单张单张照片,但其实我们在转化呈现时,可以用两三张,就如一个连坐的感觉去陈述同一件事情,堆叠出想传达的涵义。 当你一个画面没办法完整讲完一件事情时,最好的方式是尝试用三四个画面来表达,或者去改变它的顺序,来营造一件事情。这就像我们在看分镜 Key Cut 的感觉。像是要展现「这盒披萨好好吃」这件事,第一张我可能先拍披萨盒热腾腾冒烟的感觉,第二张,反拍盒子四周围了一圈大小朋友,人人很期待、流口水的样子。第三张是盒子打开,有人半片在嘴巴,半片拉出来牵丝的感觉;而第四张就是所有人吃饱喝足,躺在沙发上摸肚子的画面。这些画面的总和,观众便能直觉感受到这个东西传递什麽情境。所以 Key Cut 的选择也很重要,重点的铺陈和顺序,让我们用多个平面制作来表达立体的时空资讯。
vsszan775243018222514.jpg
空间/ 钜程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15.jpg
空间/ 合风苍飞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16.jpg
空间/ 和和设计 之前访问过觉知造所主理人 Daniel (胡廷璋),他提到,所有东西就是在做一个「一」。设计者让每道细节环环相扣,藉此包覆体验者诸多的感官感受,不仅访客感到被重视,自然也会多一层认同感,而这即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摄影亦是如此,我们藉由镜头底下的画面铺陈,让观者从影像感觉到宛如置身於空间的沈浸感,那即是我们摄影人的「一」。 愿你我在新的 2023 年,都能持续用凝聚於「一」的创作,感动自己,感动世人。
vsszan775243018222517.jpg
空间/ 好室设计
vsszan775243018222518.jpg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95qabc2022-12-31 22:50:29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syhgdesign2023-1-1 17:48:20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