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学流派纷纭,名家辈出,其中以“彊村”声名最著。湖州市埭溪镇就是著名的“清末四大家”之一朱祖谋的故乡,埭溪人朱祖谋编选了广为人知的宋词选本《宋词三百首》,同时收录辑刻了词人最多的《彊村丛书》,并培养了众多词人并形成了“彊村词派”。本项目受湖州埭溪镇政府、湖州词学院及新华智云的委托,希望充分挖掘属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共同为朱祖谋打造一座词学专题馆,并将其命名为:彊村词学馆。
- 彊村词学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古街上。在改造之初,我们对古镇现状及原有建筑的状况进行了评估:项目是对一座既有保留建筑的改造,建筑体量较小是一个480方左右的小型建筑;原建筑是一座框架结构的坡屋顶现代建筑,分为左右两个体量: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中间有一处连廊;总体建筑高度和周围建筑相似,原建筑是一种分开的坡屋顶状态,以最直接的方式——坡屋顶来回应古街城市肌理,其体量与高度与小镇总体街道感受基本一致。
彊村词学馆 ©方舟
- 因此我们在设计策略上不希望过大地破坏既有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希望通过植入式设计方式对既有建筑进行“补位”,以形成一个建筑新的“整体性”。
多层关系:人-装置-建筑-城市 ©方舟
- 我们将一个纯黑色的装置盒体嵌入两个坡屋顶建筑的中间,黑盒的中间是以纵横交错的钢结构构架组成的“内化的坡屋顶”,整个黑盒作为一种坡屋顶的“中介”体。这一“中介”体一方面取位置上的“中”,它插入在两个体量中间,即是建筑的中心也同时形成了区域中心,为整个街道树立新的活力和标识力;同时“中”也是体量上的适中,不高于原有体量,又不过于压迫街道,“中”以自身为中心去理解周遭环境,以对环境产生调和。另一方面,这一“中介”体又将人从城市中逐步引向室内,借用尺度的缩小,人在通过这一长廊进入的过程中,一直压缩到近乎门高之后,方才进入展厅内部。这一整个过程中经历了:人从对城市的感知-人对“中介”装置体的感知-人对室内空间的感知,这一变化的过程温润自然。
从入口回看街道 ©方舟
- 在这一“中介”体黑色的外框内部,所有的构架都被漆成了耀眼的朱红色,构架的间隔自身是有孔隙的,因此在构架的反面我们设置有天窗,来保障人向入口行进的过程中是向着光前行的,不会因身处夹缝而感到昏暗。
彊村词学馆内部展陈空间 ©方舟
彊村词学馆内部展陈空间 摄影:方舟
彊村词学馆内部展陈空间 ©方舟
- 在进入到词学馆空间内部后,设计师希望整体内环境保有纯粹的信息陈列和空间直觉,不以传统展示空间的设计方式去做场景的复现和装饰上的堆砌。由于内部大量数字展陈的需要,展厅内部光环境需要进行收缩,即使这样一些既有的窗体也没有被粗暴的封闭掉,而是将信息有密度的陈列于视线高度,部分自然光线依然可以从底部或是保留的窗体中进入到室内来,这也是信息层通过形式和高度的不断变化对既有空间的“补位”。
- 一方面,词学馆中的宋词是宋韵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空间本身就是承载宋韵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试图以一种简洁的语言对整个改造进行介入,更加精准的控制改造的部分,不去拒绝既有建筑环境状况。“新宋韵”精神体现在建筑改造中的“新”部分在于一种“转化”,一方面体现在入口的“中介”装置将坡屋顶的形式向内转化,另一方面则是展陈方式上向外的一种转化,是从信息陈列向空间的一种转化。从外显形式转化为内显形式的一种转化,再到展陈方式中大量数字交互设备的运用,都试图以新的当代语境回应宋韵精神,是以另一种维度进行的反馈。
彊村词学馆内部展陈空间 ©方舟
彊村词学馆内部展陈空间 ©方舟
朱祖谋家谱长卷 ©方舟
- 原始建筑状况 -
- 植入“补位”-
- 项目名称:彊村词学馆
- 项目业主:湖州埭溪镇政府
- 项目委托方: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合作单位:湖州词学院
- 项目地址:浙江|湖州|埭溪镇
- 项目面积:496.0㎡
- 设计时间:2022年05月
- 竣工时间:2022年11月
- 建筑设计:植田·田之间建筑
- 主创设计:方润武 / 王明皓
- 设计团队:麻智超/胡毓滢/徐大伟数字
- 展陈: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施工:湖州朗天建设有限公司
- 展陈施工:梵星工作室
- 摄影摄像:方舟
- 植田·田之间建筑(Ray&EmilioStudio)是由新锐的海归建筑师组成,公司创办人及合伙人王明皓、方润武分别毕业于马德里理工大学及伦敦艺术学院,在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上,具有很强建筑空间学术性及系统性。工作室总体方向集中于建筑及空间改造,强调设计与研究并重。田之间建筑的每个项目的开始都是从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开始的,设计中强调多方位看待设计问题的方式,通过多角度观察既有空间、环境,并灵活地抓取场所特征,提出有建设性的场所策略。设计中强调“环境”这一总体化概念,模糊建筑、室内、景观的边界,每一个被感知到的空间都是环境的一部分,不放弃对任何一个空间交流的关注。植田·田之间建筑注重设计实践的同时兼顾建筑学教育,力求思辨与实践并重。
- 工作室致力于发觉空间与环境在学院语境下的多重属性,在教学实践中既强调传统建筑学教育的根基,同时也试图融入艺术与环境的理念,强调空间的艺术性表达,强调环境的总体化意识。作为有着时代精神的创新设计工作室,在时代语境下,强调将建筑、空间、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性媒介。设计主张跨界融合,主张建筑空间设计与当代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绘画艺术等学科广泛交流,保持开放思考、开放交流的能力。
- 转自:AXD空间艺术
- 图片©AXD空间艺术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