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乡间,遇到美景,总是渴望驻留,而烈日当空,在劳作间隙,总希望有一处遮荫之所。亭子,是中国古人绝佳的发明,可遮风避雨,歇脚停留,又可以饱览风景之美,传统的亭子形态各异,有园林中的四角亭、六角或八角亭,也有村落里的风雨亭,更多的则是造价低廉,仅仅以木棍支撑,辅以茅草,遍布大地田园中的亭子,无论何种,都兼具了身体庇护和观景的功能。
▽项目视频©孔祥伟工作室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无马上解锁
▽项目概览©直译建筑摄影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是一个北方茶乡,在乡镇北部的朝元山南麓,一条彩虹公路沿着山腰蜿蜒而过,从路上,可仰望青山松翠,亦可俯瞰层层茶园。在山间小湖的转折之处,风景绝佳,可做驻留之所,拟作景观小亭。
▽茶亭远观©直译建筑摄影
以何为题,又作何形态呢?当地盛产绿茶,上世纪60年代,克服困难,将生于南方的嘉木,成功在北方种植,为了向历史致敬,尝试将一片茶叶的形态,引入亭子的设计中,叶片微卷,北部连接地面,在在面向风景的南向,将视线打开。亭子选用钢板材料,整体焊接,打磨后喷涂白色的氟碳漆。
▽湖上远观©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直译建筑摄影
▽由堤岸看茶亭©直译建筑摄影
▽林中远观©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悬挑于公路的斜坡之上,落在绿色的山林和田园间,远远望去,好似漂浮起来。在充满自然和乡土气息的山野中,现代的亭子带有未来感,白天,椭圆形体和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相呼应,而入夜,白色的亭子在周遭黑暗的环境中,又如同飘落的UFO,带有一点幽默感,同时又充满趣味性。
▽漂浮芦苇之上的茶亭©直译建筑摄影
▽狗尾草与茶亭©直译建筑摄影
看与被看是一件充满妙趣的事情,茶亭是过路者以及茶园劳动者的注视之物,人们可以在观看的同时获得视觉上的抚慰,而身处茶亭内部,可远观山望水,欣赏茶田。茶亭也犹如一个小小舞台,游走其间的人,成为大地田园中的剧中人。
▽茶农与茶亭©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落成之后,遇到两位采茶的妇女,是这个村的村民,其中一位和我说,这个亭子最好看了,她家老头经常上山,有时下山迷路,现在在山上可以看到这个亭子,再也不用害怕迷路了,老头丢不了了。另一位则说,家人来田里喊她吃饭的时候,就说在这个亭子的某一个方向,就很容易找到她了。我知道,老乡用一种风趣而幽默方式在表达,却也道出了对这个亭子的喜爱。
▽近观茶亭©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外观局部©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除了停望住驻留,遮风避雨之外,我想最主要的,是塑造一个艺术空间,来标的这片优质的茶园,也试图通过这个地标,让人们对日照绿茶产生深刻的地理印象,成为助农和乡村振兴的艺术之力。
▽茶亭外观©直译建筑摄影
▽能够产生深刻地理印象的外观造型©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内部是一个空腔,游人步入其中,可以通过亭檐与钢板护栏形成的狭长取景框,看到东部的山林,南部的茶田,以及西南部的远山。茶亭内部的光线和影子随着太阳变化,四时不同。下雨的时候,亭子的檐口,则生出了雨水的珠帘,均匀落下。
▽茶亭入口©直译建筑摄影
▽充满艺术感的空间氛围©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建成之后,我也经常路过,有好几个画面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次,我在雨天驱车路过,亭子里站满了采茶的人,相互簇拥着,挤在一起,说说笑笑,声音传的很远;一次,有一个大姐在做直播,为这片茶园做代言,索性直接在白色的地上摆上茶具,开起了茶道;还有一次,中秋节假期,村里小学的一群娃娃,身着浅粉色汉服在亭子里翩翩起舞,远远看着,形态美极了。
▽茶亭内部©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面向景观打开©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局部©直译建筑摄影
最好的一个画面,是有一天,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正值玄月挂空,而茶亭还未亮灯,茶亭内外,处在一种玄暗的色调之中。有一位中年男子,把摩托车停在路边,独自一人,站在茶亭的深处,凭栏看那一轮玄月,他应该有老父老母,有孩子,还用等待他回家的妻子,肯定是一家人的生活支柱,但能够在劳作一天后,归家的途中,在这里驻足片刻,独自体味这薄雾中的田园,看那静美的玄月,我觉得,他此时的心中也一定会有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可能是无言的诉说,可能就是至静的沉默。我想这就是乡愁,一种来自大地田园中的深沉的情绪,而这情绪中有着生命的力量。
▽夜景远观©直译建筑摄影
▽夜景鸟瞰©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入口夜景©直译建筑摄影
▽茶亭内部夜景©直译建筑摄影
-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一叶茶亭
- 项目类型:建筑
- 项目地点: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
- 建筑面积:96.0㎡
- 建成状态:建成
- 设计时间:2022年6月
- 建设时间:2022年7月——9月
- 设计方:孔祥伟工作室
- 主创建筑师:孔祥伟
- 主要设计人员:崔俊、李国栋、许多
- 联系邮箱:guanzhua163.com
- 摄影:直译建筑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