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川西林盘中,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从来不是被某个建筑师创作的。这种特殊的川西村落,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对场地谦卑而又积极的回应,是一种智慧的建造状态。
▽酒店外观©We&Arch
即使已在成都地区做建筑十多年©WOHO
▽总平面图©We&Arch
从成都市中心向西驱车一个小时后©We&Arch
- 02
- 聚落和空间秩序
- 竹院 |Bamboo Yard
- 在进入酒店之前,需要通过一个由竹林和一颗20米高的保留香樟树形成的方形院子,接待亭便在竹林小径的尽头恭候着。
▽竹院外观©WOHO
这个由粗犷的裸露混凝土框架和毛石墙面形成的封闭体量,是聚落中最大的一个单元,路径、接待亭和莲池建立起了这个区域的严谨秩序。穿过这个严谨的几何空间后,是自由散落的公区和客房组团。
▽酒店入口©WOHO
▽粗犷的墙体©WOHO
水院 |Water Yard
所有的客房单元和公区单元,按照向心型风车状布置,阳台则朝向四周的田野和河流,这使得每栋客房都主动寻求到了最佳的景观视野。一个500多.0㎡的水院填满了客房和公区之间的整个院落,水院四周的廊道系统又串联起了松散的客房单元和公区体量。
▽水院和水院一侧的廊道©WOHO
竹院组团和水院组团以一墙之隔,相溶在一起,构成清晰完整的空间关系。
▽透过廊道看漂浮在水院上的餐厅©WOHO
- 03
- 檐下空间和形式秩序
- 进入水院之后,会发现整个酒店的交通系统都沿水院周边展开,客人会沿着水边的廊子到达一层的每一个功能区域。客房主要布置在二层,二层的廊道和楼梯都被隐藏在坡屋面之下,从廊道到客房又需经过一个坡屋面下的“小院子”。二层的客房通过“小院子”与公共廊道相连,保证了客房的私密性。院子和廊子都在坡屋面的覆盖之下,屋面上不同尺度的开洞,对应了每间客房的院子或花池。在酒店内行走,不同高度的洞口会把人的视线导向水院或天空。
▽连续转折屋面下的廊道©WOHO
▽坡屋顶下的通高空间©WOHO
▽深远出檐下的院子和廊道©WOHO
▽透过屋面洞口朝向天空的入户“小院子”©WOHO
▽坡屋顶下的楼梯和向外部取景的洞口©WOHO
- 04
- 被重新建构的坡屋面气质
- 灰空间处的坡屋顶采用无梁楼盖系统。200厚的混凝土楼板
▽坡屋顶下朝向外部景观的客房阳台©WOHO
- 05
- 水平感和戏剧性
- 为了制造从田野外部看起来,建筑贴近地面的形象,通过二层阳台的下沉花池,来调节建筑立面的比例,降低视觉重心。二层整体悬挑而出的阳台,连续舒展的坡屋面,精致的金属檐口,这一切都让建筑更加平行于田野,呈现出一种让人倍感安静的水平感。
▽在统一形式秩序下的公区单元©WOHO
▽客房单元的形式序列©WOHO
▽客房单元和公区单元的形式对话©WOHO
在水院廊道的一侧©WOHO
▽光影的序列感和材料的戏剧性©WOHO
后记
对场地的认知,就如同谈恋爱一般,初识的心动会随着每次的工地到访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的驱车离开城市,到达项目基地,几十次的旅程,也让建筑师们慢慢地调整建筑、场地景观。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和最初的草图构想相比,有了一些意外之处,但最令人心动的那些东西,我们觉得还是保留住了。
▽连续转折的坡屋面强调出建筑的朝向感©WOHO
希望这间酒店©WOHO
▽一层平面图©We&Arch
▽二层平面图©We&Arch
▽立面图©We&Arch
▽剖面图©We&Arch
- 项目名称:成都右岸天鹅湖精品酒店
- 设计方:We&Arch吾和建筑事务所
- 公司网站:https://www.we-arch.art
- 联系邮箱:wuhedesign@vip.163.com
- 设计时间:2019年03月-2021年03月
- 建设时间:2019年12月—2021年08月
- 主创:张园华,张琪, 钟雁萍
- 设计团队:袁竟,漆巧,蒋杰,陈莹,赖远江,郭杨,杜青松,雷淋,陈虹宇,陈强
- 设计管理:朱强,李勇
-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
- 建筑面积:3000.0㎡
- 摄影版权:WOHO/ We&Arch(单张照片已注明)
- 文字:张园华,钟雁萍
- 景观:张琪,钟雁萍,陈莹
- 灯光:王晓娟
- 客户:四川寿安天鹅湖实业有限公司
- 材料:质感涂料,毛石,竹子,沥青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