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项目对既有厂房进行改造,并在周围建造画廊和商业设施等新建筑。既有建筑是一座钢结构的化妆品厂房,改造后需要囊括:艺术画廊、仓库、咖啡厅、面包店、餐饮区和屋顶花园。此外,改造还必须满足一个要求:“维持既有空间的空白。”
- 事实上,这些要求并非业主委托,而是设计师对建筑进行判断之后向业主建议的。既有建筑四周的钢柱围合出盒子空间,虽然里面堆满各种机器,但它完全有恢复空白的潜力。而如果用新材料填充空间,并建立隔墙,把所有功能都塞进去,原有的空白特征就会消失。设计师也一直在控制这点。如何维持空白?这种形式能获得建设资金吗?
▽项目概览©Park Sehee
盒子 |Box
与复杂的改造项目不同,该项目的每座新建筑都具有独立功能(包括酒店、咖啡厅、艺术画廊等)。因此,这些建筑内少设内墙。在与业主讨论完面积后,设计师进入到家具设计阶段。在很多项目中,家具往往更加突出。如果建筑和家具都能很好地解决特定问题,那么选择通过家具解决就会更加经济。在遥远的将来,这座建筑可能会被拆除,而家具则可以在其他地方继续被使用。
▽盒子轴测图©Studio Studio
▽盒子建筑外观©Park Sehee
▽盒子建筑一角©Park Sehee
▽屋顶平台©Park Sehee
▽细部©Park Sehee
立面 |Facade
- 改造的建筑和四栋新建筑的立面皆采用灰泥饰面。设计师希望它们相似而不同,这就需要全方位的形态生成逻辑,而自我生成逻辑恰好有助于在设计立面时,有效地克服内部对形式的疑虑。以既有厂房的新平面为出发点,立面的装饰梁柱从墙和楼板的位置凸出来,墙和楼板以网格模式相交,为建筑立面带来秩序。柱子与楼板交汇处设有矩形悬挑,其纹理与整体材质有所不同。新材料在这里孕育,并被应用在五栋建筑之中。
- “立面装饰应指明内部柱子和楼板的位置,并用另一种质地的材料来装饰交汇界面。”有了这个逻辑,剩下的工作就容易了。第一栋建筑的形式逻辑会影响到相邻建筑,在这种情况下,每栋建筑的形状都是对前一栋建筑的回应。
▽建筑立面©Park Sehee
▽立面细部©Park Sehee
布局 |Plan
布局由此而生:“以易于建造的形式适应多种功能,但又保留既有工厂的空旷特征。”想象一下,当你站在空间中央,旁边有面包店和咖啡厅,以及展览空间,但空间没有迂回,这就是此处曾经有过的空白。楼上空间也是如此。沿着既有柱列墙壁在接近空间中央的地方断开,既分隔出房间,又不完全阻挡视线,使访客可以充分感受整个空间。成排的墙之间是开放空间,展览空间、面包店、咖啡厅分布其中。每个访客都可以享受整个空间“跨度”,并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设施中。
▽空旷的中央空间©Park Sehee
▽隔墙既分隔房间©Park Sehee
总体布局|Site Plan
只有通过改造的楼,才能进入场地庭院,它既是建筑,又是巨大入口。当使用者穿过建筑(入口)时,会看到所有分散在场地边缘的新建筑,它们彼此由环形长廊相连。此外,庭院中心完全留白,这与改造建筑的留白空间有所不同。此处的留白有利于该区域的使用,并且比建造更加容易。业主还考虑日后在这里安装大型旋转木马,虽然这对设计师来说并不重要,但是这里能够拥有容纳“大型”旋转木马的地方,却是非常有意义的。
▽建筑与庭院©Park Sehee
▽大面积留白处理©Park Sehee
▽盒子建筑夜景©Park Sehee
▽立面与倒影©Park Sehee
▽总平面图©Studio Studio
▽A栋1层平面图©Studio Studio
▽A栋2层平面图©Studio Studio
▽B栋1层平面图©Studio Studio
▽C栋1层平面图©Studio Studio
▽D栋1层平面图©Studio 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