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校园微更新 | line+ | 2021 | 中国浙江

▽视频©line+


“溪上飞檐”所在的浙江音乐学院,是中国第 10 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教育高等院校。在十年前的设计竞赛之时,基于对当下常规的被围墙所包围的封闭式式高校格局的反思,主创建筑师朱培栋即尝试以“开放的音乐艺术公园”为空间场景的原型,并以“流动地景、隐山乐居”——这一地景化和聚落化的形式操作来跳脱传统的大学校园尺度和界面,寻求一种更具自由性和开放度的艺术院校建设新模式。
▽以“开放的音乐艺术公园”为空间场景的原型©姚力

vsszan59267131634151.jpg

▽流动地景©姚力

vsszan59267131634152.jpg

而当2015年校园建成投用以来,随着校园软硬件的逐渐磨合,运维管理水平的提升,院校管理团队逐渐起意将校园整体申报4A级文化旅游景区,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以校园微更新的方式,延续当年设计初心的实践机会,助力校园实现从设计理念层面的“开放校园”到社会生态层面的“公共景区”的身份维度拓展。
▽廊道鸟瞰©line+

vsszan59267131634153.jpg

  • 01
  • 线性嵌入:串联南北
  • 浙音校园建筑布局随用地形态,分为南北两大组团,形态特征鲜明。北侧是嵌在山地中的自然地景建筑,南侧的是人工边界明确的礼仪性空间,设计在中部留白,以流动的曲线形走道、蜿蜒的沿山渠和自然景观连接南北校区。

▽双廊并行©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jpg

作为校园评定4A景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提升,强化校园中段的公共属性,激活既有的校园空间成为我们这一开放式微更新的命题目的。
▽廊道鸟瞰©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jpg

▽在廊道中行走©line+

vsszan59267131634156.jpg

通过对当年我们旧有设计意图的回溯,结合当下的校园内外发展的新需求,我们最终选址在校园中段原生态留白的沿山渠雨水花园处,以对场地最小干预的方式,新增嵌入一条线形的人行漫步系统。
▽场地原貌©line+

vsszan59267131634157.jpg

借由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创作手法,转译古典园林“栈、廊、檐、桥”的空间元素,我们尝试在折廊的纵深空间内,将多个视线焦点、空间形式以及行为场景进行叠合,使得人们在行走与观览中,获得迂回且多元的空间体验与阅读视角,意图实现这一板块校园既有低效闲置空间的激活,以及校园公共漫游体验的提升。
▽散点透视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8.jpg

▽鸟瞰©line+

vsszan59267131634159.jpg

▽在廊道中漫游©line+

vsszan592671316341510.jpg

飞檐北侧以轻轻浮于地表的木栈道作引,衔接了沿山消隐、余音缠绕的音乐系楼;南侧则以单边悬挑的钢桥和台基收尾,直面线性匍匐、人间烟火的校园食堂,从而完形了望江山麓的自然步径,为校园师生和外来访客提供了穿林跨溪的校园南北步行新体验。
▽连接校园南北的步行新体验©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11.jpg
vsszan592671316341512.jpg

  • 02
  • 双廊并行:东西对话
  • 在校园中部边界,新生的“溪上飞檐”与已投用多年的“音谷云廊”双廊并行,融入校园中部自然山景,形成能够诱发多元日常行为的校园公共空间体系。十年前的音谷云廊因应校园的整体理念,强调了曲线柔和的形态和流动地景的设计切入点,清水混凝土的坚实体量下蕴含木纹转印的细腻肌理,并在当下构成了我们进行校园微更新的既定设计基础条件。

▽ “溪上飞檐”与“音谷云廊”形成跨越十年的东西对话©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13.jpg

而此次新增东侧钢木折廊“溪上飞檐”与西侧混凝土连廊“音谷云廊”一轻一重,一虚一实,一折一曲,一柔一刚,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串联了校园南北,并在彼此的形式与地形、结构与材料上形成跨越十年的对话,完形了浙江音乐学院面向中部自然山体和缓坡地貌的消隐边界。在连廊之间,顺应校园的流动空间结构,景观呈现几何线性形态,景观道路与连廊像旋律与音符,引导着人群在校园间动态行进。
▽ “溪上飞檐”南北视角©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14.jpg

▽从云廊看向“溪上飞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15.jpg

  • 2.1
  • 拓扑的关系
  • 跨溪穿林 / 蜿蜒徐行
  • “音谷云廊”以半开放清水混凝土廊道形成声障,而溪上飞檐”以全通透钢木折廊引山入园。混凝土连廊曲线灵动,钢木折廊曲折笃定,两种材质的廊道因循着各自地形特性,诠释流动走道的两种形态。

▽流线与植被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16.gif

▽曲折笃定的“溪上飞檐”©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17.jpg
vsszan592671316341518.jpg

“音谷云廊”原场地东西两侧有1至4米不等的高差,外侧为校园与城市车行道。相较于呆板的挡土墙,连续悬挑的半拱形风雨连廊既屏退车行噪音干扰,又诗意地构建起遥看望江山景、遮蔽风雨的交通空间,其后屋面覆土而融入地景,柔化了校园东侧边界。line+的微更新在这一侧完整保留了原有的空间设计关系,仅做了景观植物的替代,营造了由33棵早樱构成的樱花林。
▽柔化校园东侧边界的音谷云廊©姚力

vsszan592671316341519.jpg

沿“音谷云廊”向西望去为望江山,其脚下的“溪上飞檐”贴合山缘,跨溪曲折前行,由“栈、廊、檐、桥”复合叠形,融合倚山、淌水、临溪、曲径等空间片段所承载的行为场景,营造多元而复合的空间体验路径。
▽“栈、廊、檐、桥”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20.jpg

栈——为避免对场地原生环境的侵扰,采用跨溪架空的方式,尽量伏低贴近水面,每一折都避开原生乔木,并贴合山体的坡向走势。
▽栈©上:line+,下: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21.jpg

廊——栈之上立柱架檐,顺应山缘驳岸之势弯折,并于中部折廊入溪,行人落步三两阶即可闲坐溪面,融合坐立、观看及漫步功能,营造动静相宜的共享休憩场所。
▽由“廊”落步三两阶©上:line+,下: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22.jpg
vsszan592671316341523.jpg

檐——简化传统坡屋顶中脊与檐口,平滑双坡斜率之差,使之呈现轻盈与消隐之态。将“檐”扭转并折放在栈道上,形成闲坐的长椅与界定首尾的扶壁。
▽将“檐”扭转并折放在栈道上©line+

vsszan592671316341524.jpg
vsszan592671316341525.jpg

桥——溪流行至校园食堂前形成一汪粟形小池,于池上架起微微倾斜的钢“桥”,单边悬挑,轻巧入坡。
▽在食堂前的一汪小池上架起钢“桥”©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26.jpg

与曲率连续的“音谷云廊”相对,“溪上飞檐”运用节点明确的折线与园林空间中各构景要素的形态转译,在横与竖向上建构立体叠合的形态,构筑起行为与场景复合的自洽体系。
▽材料结构爆炸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27.jpg

  • 2.2
  • 结构的对话
  • 虚与实 / 刚与柔
  • “溪上飞檐”中“檐”结构为箱型梁外挑工字形梁,檐外屋面呈双坡与四角攒尖顶的抽象形态。与四角攒尖相对应,檐内吊顶向下形成四棱锥,所有支点均集合于棱锥的顶点,使南北全长113米的“檐”仅依靠5根纤细的钢柱支撑于地面,竖向结构构件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

▽结构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28.jpg

▽构造节点©line+

vsszan592671316341529.jpg

▽檐内吊顶形成四棱锥©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30.jpg

于“音谷云廊”一侧远观,“溪上飞檐”钢柱似有若无,形同树木枝干,横向构件“檐”由此成为视觉焦点,呈现“檐”轻飞溪上的效果,并实现与周边景致的开放渗透。
▽“檐”呈现溪上轻飞的视觉效果©line+


沿“溪上飞檐”四棱锥松木吊顶的块面交接处留出了木缝,内镶LED灯条,强化了块面的几何关系的同时,形成了一体流畅的简洁光效。
▽内镶LED灯条©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31.jpg
vsszan592671316341532.jpg

夜晚,灯带亮起,吊顶与立柱像撑起的伞骨,消隐在夜色中。延展在屋顶中的灯光,勾勒出人们行进的路。
▽夜景鸟瞰©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33.jpg

▽灯光勾勒出行进的路©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34.jpg

  • 与渗透呈现的虚空相对,“音谷云廊”以实为屏,满足屛声与挡土的功能前提,同时因循两侧不等的竖向高差,建造施工因地制宜。异形清水混凝土以多个控制曲率段,600个附带声学增益性能的剖面设计,每半米分段放样,形成柔和连续的单臂悬挑结构。
  • 而校园投用多年后运维已常态化,为减少建造行为对校园师生的干扰,“溪上飞檐”的建造选择于暑期展开。建造过程中,钢结构先在工厂进行主要构件的预制,随后分段运至现场组装施工,缩短工期的同时能更好地保证精度。明确的折线节点与分段拼装的预制钢结构使“溪上飞檐”呈现刚劲的样态,与“音谷云廊”虚实相映,刚柔相济。

▽ “音谷云廊”以实为屏©姚力

vsszan592671316341535.jpg

  • 2.3
  • 材料的映射
  • 暖与冷 / 表与里
  • 材料上,相望而立的清水混凝土的“音谷云廊”呈现更为强烈的空间张力,而“溪上飞檐”则因其亲和尺度与贴合山体的关系,采用更具自然气息的原木营造,合木舒行,行人惬意松弛。

▽音谷云廊与溪上飞檐材料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36.jpg

▽云廊的木模板混凝土和折廊的松木板©line+

vsszan592671316341537.jpg

与之“溢于言表”相对的是,木材在“音谷云廊”内壁的含蓄表达,支护混凝土连廊流动的曲线与不规则的结构形体的模板构架体,由80mm杉木板与竹胶板拼装复合而成,混凝土连廊内壁脱模后,原木转印纹理将大幅度的云浪之屏细化为触手可得的亲和尺度与质朴的庇护感,在由表及里间,同钢木折廊的真实木纹质感,相映成趣。
▽木纹理由表及里©朱润资,姚力

vsszan592671316341538.jpg
vsszan592671316341539.jpg

“溪上飞檐”利用木材传达单一材料的两种形式话语。檐外屋面与座椅采用炭化防腐处理后的深色烧杉板,是对自然腐蚀的抵抗,对外将折廊隐没于山林中;檐内吊顶与廊扶壁采用原色红雪松木板,呈现自然色泽,对内以温暖质感包容行人休憩活动。
▽深色屋面与内部的原色木板©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40.jpg

▽近景©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41.jpg

当夕阳西下时,原色红雪松木吊顶倒映着溪上波光与溪中植物,此时折廊是舒适松弛的休闲空间,人们倚栏观鱼、席阶而坐、闲散漫步,“溪上飞檐”都以亲和的姿态延展着,引导校内外的人群参与艺术活动。
▽雪松木吊顶上倒映着波光与植物©朱润资

vsszan592671316341542.jpg
vsszan592671316341543.jpg

  • 03
  • 生态友好:海绵景观
  • 作为校园生态轴的重要节点,“溪上飞檐”以雨水花园理念,在对场地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原生的校园水系与山木溪草被保留并纳入空间设计,一座将生态可持续与景观艺术、行为参与相结合的校园海绵景观得以营造。

▽地表流径汇入溪流©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4.jpg

▽植被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5.jpg

溪水与校园中部的车行、人行道路及音谷云廊通过草坪、灌木缓冲带与旱溪景观带自然过渡,结合廊桥的隔水架空设计,折廊两侧自然缓坡入水,种植水生植物,自然降水经由植物、沙土的综合净化作用,水质得以改善,并逐渐下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并补给景观用水。
▽海绵景观系统设计分析©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6.jpg

▽折廊缓坡入水©上:朱润资,下: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7.jpg
vsszan592671316341548.jpg

▽茂密的水生植物©line+

vsszan592671316341549.jpg
vsszan592671316341550.jpg

  • 04
  • 旧曲新章:共享校园
  • “溪上飞檐”为似乎已然画上休止符的浙音校园建设奏响了自由开放的新乐章,以校园基础设施的提升服务师生,同时整合自然资源与季节景观场景以惠及公众,并以新的形式、结构和材料,与原有的“音谷云廊”形成了饶有趣味的东西共话,完形校园中部线性休憩空间,联结南北区建筑组团,由此形成与城市开放共享、与自然相互渗透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走廊提供与自然亲近的休憩空间©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1.jpg
vsszan592671316341552.jpg

开放使用的多年间,浙江音乐学院内已举办多场面向公众的国家与省级音乐艺术活动。在宏观的艺术公园尺度内,“溪上飞檐”通过构建富有自然韵律的行进廊道,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与人工生态环境,惠及多样公众群体;在微观的区域生态尺度内,它是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自成一派的休憩天地。
▽局部近景©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3.jpg

正如荷尔德林在《远景》中所述:“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4.jpg

▽底层平面图©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5.jpg

▽立面图©line+

vsszan592671316341556.jpg

vsszan592671316341557.jpg
vsszan592671316341558.jpg
vsszan592671316341559.jpg
vsszan592671316341560.jpg
vsszan592671316341561.jpg
vsszan592671316341562.jpg
vsszan592671316341563.jpg
vsszan592671316341564.jpg
vsszan592671316341565.jpg
vsszan592671316341566.jpg
vsszan592671316341567.jpg
vsszan592671316341568.jpg
vsszan592671316341569.jpg
vsszan592671316341570.jpg
vsszan592671316341571.jpg
vsszan592671316341572.jpg
vsszan592671316341573.jpg
vsszan592671316341574.jpg
vsszan592671316341575.jpg

  • 项目名称:浙江音乐学院「溪上飞檐」
  • 项目位置:浙江,杭州
  •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gad
  •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 景观主创:李上阳
  • 设计团队:孙啸宇、周洋(建筑);金剑波 、张文杰、池晓媚(景观)
  • 建筑面积:409平方米
  • 设计时间:2020年07月 — 2020年09月
  • 建造时间:2021年04月 — 2021年09月
  • 业主:浙江音乐学院
  • 结构设计单位: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设计团队:李保忠,高逸
  • 结构:钢结构
  • 材料:深度碳化烧杉板、防腐处理红雪松木板 |
  • 摄影:朱润资、line+、姚力

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