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 | PHI Passive House Institute
源自德国,上世纪80年代末在低能耗建筑的理念上发展起来,随着计算机普及,对建筑物理构件进行科学分析和模拟,其目的是严格控制建筑的保温和气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在2017年数据统计,全球有5000个左右PHI认证项目,大部分在欧洲。在2019年动工,2021年改造后,拾院获得德国PHI颁发的设计认证,同时是中国北方第一例抬梁式古建与被动房技术结合的建成实验案例,其意义在于以北方传统的”五跨间”北房做为一个参照,融合被动式阳光房的原理,低能耗的达到冬暖夏凉,恒温恒湿。拾院的一次能耗的参数标准设定在120kwh/每年每平米,包含热水供应(按德标设计)。其中控制温湿、净化空气的新风机能耗,每个月在实时记录数据,目前从5月到11月,半年约消耗3000度电,平均每个月500度电左右,从数据上推算大约40kwh/每年每平米,符合被动房的低能耗预设标准(按国标是60kwh/每年每平米)。目前室内恒温在21~23°C浮动,湿度在40%~60%浮动。虽然北房额外铺设了主动式调节的地暖,但冬季可以不开地暖。其节能的核心原理是在保温气密的基础上进行热回收(回收率>75%),能耗约为一般空调的1/5到1/7。作为第一例古建融合的实验,数据在持续收集和分析中。2019~2021的疫情期间,也感谢被动房技术顾问、各个相关专业的持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