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 | 桐庐 | 雨屋 | 民宿 | 2021 | 来建筑设计

vsszan37139041106082.jpg

屋顶是建筑与天空的连接,是空间重要的庇护,也是建筑的核心要素。屋顶的形式逻辑被两个自然要素所左右,重力和雨水。重力作为恒久存在的万物法则,雨水作为时刻变化的自然之物。与重力的抵抗、与雨水的疏导,决定了屋顶的形式演变。随着现代材料和力学的发展,自然要素不再是屋顶形式的主导,建筑显现出一种强大无比的人力结果,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形体的几何纯粹性和形式的手工操作感(切割、扭转……)展现着现代人的野心。我们对于建筑的哲思并非如此,建筑不是对自然驱赶,而是天人合一的互相接纳:对自然的狂野进行顺导,对自然的生机尽心呵护。
vsszan37139041106083.jpg

© 赵奕龙
vsszan37139041106084.jpg

vsszan37139041106085.jpg

雨,是因重力落下的水。水,既无形又有形,既柔软又强力。容器可以刻画水的形状,重力可以推动水的力量。水的顺导是对重力动态的刻画,容器般的建筑则是对重力静态的塑造。一静一动,被牛顿精简成公式的万有引力,因建筑能够呈现出多种推演的证明。
vsszan37139041106086.jpg

vsszan37139041106087.jpg

雨屋位于远离城市的半山之中,周围被竹林和农田环绕。两座分开的村宅用一片大屋顶覆盖。屋顶被圆柱撑起,雨水得以多种方式和路径导向地面,形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对仗。于此,我们称之为顺水六式:
vsszan37139041106088.jpg

vsszan37139041106089.jpg

1. 举水 | Lifting water

将屋顶高高举起,或从地面挺立或从墙边承托,水波形连续的屋顶是导水的容器,将原本均匀落下的雨滴汇聚成线性的水路。
vsszan371390411060810.jpg

vsszan371390411060811.jpg

vsszan371390411060812.jpg

vsszan371390411060813.jpg

vsszan371390411060814.jpg

vsszan371390411060815.jpg

vsszan371390411060816.jpg

vsszan371390411060817.jpg

2. 川水 | Running water

水路沿竖直方向奔涌而下,形成最有力量的疏导。“水滴石穿”是描述水力的古老形象。而在设计中则是让水路向下洞穿混凝土板,让水之力得以显形。
vsszan371390411060818.jpg

vsszan371390411060819.jpg

3. 引水 | Diverting water

反曲形水渠,渠之形即为水之形,渠之向引水而去。
vsszan371390411060820.jpg

vsszan371390411060821.jpg

vsszan371390411060822.jpg

4. 散水 | Releasing water

水从半层屋顶直接沿屋檐散落,跌入水塘之中,这种最质朴的落水方式是自由释放的水的原始形态。
vsszan371390411060823.jpg

vsszan371390411060824.jpg

vsszan371390411060825.jpg

vsszan371390411060826.jpg

5. 踏水 | Treading water

在建筑二层,路径必经之处,要穿过一处水塘,水塘中圆形的汀步需要备好步伐跨越而过,如同雨天在野地里避开水坑的踏水而行。
vsszan371390411060827.jpg

vsszan371390411060828.jpg

vsszan371390411060829.jpg

vsszan371390411060830.jpg

6. 跨水 | Crossing water

桥是富有诗意的人造物,连接和跨越:越涧,越塘,越层,是空间之间,身体层面的线性连接。
vsszan371390411060831.jpg

vsszan371390411060832.jpg

vsszan371390411060833.jpg

在雨屋的顶层,有一间四面通透的大山亭,在屋中,将远山和身体连结。在檐下,于心中,留一片山水。
vsszan371390411060834.jpg

vsszan371390411060835.jpg

vsszan371390411060836.jpg

vsszan371390411060837.jpg

2016年设计的“川房”,将金属落水管坦白的表露在建筑外立面,来形成“川流而下”的关于水的隐喻,是第一次试图探讨重力与雨水的显形表达。“雨屋”则是对于重力和雨水的进一步探讨,不只是形式的“显露”,更是在践行一种对于自然的精心干预:“欲取之,先集之;欲驯之,先顺之。”
vsszan371390411060838.jpg

vsszan371390411060839.jpg

vsszan371390411060840.jpg

vsszan371390411060841.jpg

vsszan371390411060842.jpg

vsszan371390411060843.jpg

vsszan371390411060844.jpg

vsszan371390411060845.jpg

vsszan371390411060846.jpg

vsszan371390411060847.jpg

vsszan371390411060848.jpg

vsszan371390411060849.jpg

vsszan371390411060850.jpg

vsszan371390411060851.jpg

vsszan371390411060852.jpg

vsszan371390411060853.jpg

vsszan371390411060854.jpg

vsszan371390411060855.jpg

vsszan371390411060856.jpg

vsszan371390411060857.jpg

vsszan371390411060858.jpg

vsszan371390411060859.jpg

vsszan371390411060860.jpg

vsszan371390411060861.jpg

vsszan371390411060862.jpg

vsszan371390411060863.jpg

vsszan371390411060864.jpg

vsszan371390411060865.jpg

vsszan371390411060866.jpg

vsszan371390411060867.jpg

vsszan371390411060868.jpg

vsszan371390411060869.jpg

vsszan371390411060870.jpg

vsszan371390411060871.jpg

vsszan371390411060872.jpg

vsszan371390411060873.jpg

vsszan371390411060874.jpg

vsszan371390411060875.jpg

vsszan371390411060876.jpg

vsszan371390411060877.jpg

vsszan371390411060878.jpg

vsszan371390411060879.jpg

vsszan371390411060880.jpg

vsszan371390411060881.jpg

vsszan371390411060882.jpg

vsszan371390411060883.jpg

vsszan371390411060884.jpg

vsszan371390411060885.jpg

vsszan371390411060886.jpg

vsszan371390411060887.jpg

vsszan371390411060888.jpg

vsszan371390411060889.jpg

vsszan371390411060890.jpg

vsszan371390411060891.jpg

  • 项目名称:雨屋
  • Roof III
  • 业主:桐庐·未迟·千山精品民宿
  • Client:Hangzhou Qianshan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 设计方: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 Architects: Atelier LAI
  • 项目类型:民宿酒店
  • Topology: B&B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合岭村
  • Location: Heling, Tonglu,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 主持建筑师:马岛
  • Architect in charge: Madao
  • 项目建筑师:樊宇
  • Project Architect:Yu Fan
  • 设计团队:樊宇、廖启贤、张莹
  • Design Team:Yu Fan,Qixian Liao,Ying Zhang
  • 摄影:赵奕龙、唐徐国、樊宇
  • Photographs:Yilong Zhao, Xuguo Tang, Yu Fan
  • 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
  • Structural System: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teel Structure
  • 用地面积:412.61m²
  • Site Area: 412.61m²
  • 建筑面积:1081.63m²
  • Floor Area: 1081.63m²
  • 设计周期:2019年9月-2020年12月
  • Design Period: 2019.9-2020.12
  • 建设周期:2019年10月-2021年10月
  • Construction Period: 2019.10-2021.10

Ai 分析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685+2023-9-28 15:33:42
看了你的作品,让我很惊艳,为了来给你留言,我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镇上,脚上磨起了许多豆大的水泡,鞋子也开胶了。本来想把家里的苞谷卖掉几十斤,在镇上坐车到城里的网吧给你留言的,无奈天公不作美,今年收成不好,种的粮食只够家里吃,所以我只好在镇上的砖窑里打工,挣足路费。从砖窑搬一块砖到拖拉机上只给一分钱,为了100块的车费,我搬了一万块砖,十个手指头都磨出了鲜血,为了省下车费,我没贴云南白药创可贴,让血液自然凝结。之后拿到搬砖钱,我坐上了从镇上开往城里的汽车。来到网吧,一摸兜里,nm,以前上网三块一小时,现在涨到了四块,兜里只有三块钱了,还差一块的上网费,少搬了100块砖。我只好在大街上四处奔走,守望着那些喝矿泉水的人们,当他们将矿泉水瓶从手中抛出的那一刹那,我就像守门员扑球般扑去了,生怕矿泉水瓶被别人抢去了,给你留言又晚上那么一秒钟,你理解我迫不及待赞你的作品的心情么?
季枋2022-8-17 11:50:10

哈哈哈,首先感谢楼主辛苦的整理和热心的分享;也感谢评论里的复制评论逗笑了我~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康康一米八2022-8-15 17:25:31

哈哈哈,首先感谢楼主辛苦的整理和热心的分享;也感谢评论里的复制评论逗笑了我~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Mark-崔2022-1-19 15:58:05
哈哈哈,首先感谢楼主辛苦的整理和热心的分享;也感谢评论里的复制评论逗笑了我~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magicluo8310052022-4-25 14:33:45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谢20182021-11-4 12:29:36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nbawcmn2021-11-4 14:07:02
房子建出来是给人居住的。。。谢谢分享!!!
左小左1232021-11-4 14:53:39
非常喜欢!!!谢谢分享!!!
xu5292021-11-4 17:25:27
支持楼主,支持 设计网
axar2021-11-5 08:45:54
钢柱用模型里的颜色才更美
jujian90162021-11-5 11:56:42
谢谢分享,不错
gshxhj2021-11-5 14:39:04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zenith81882021-11-5 15:11:18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阿茂_design2021-11-5 17:58:47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