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与重生
策划:姚京 支持:Philips 文、编辑:南雪倩
日本建筑师山琦实于1954年设计的普鲁伊特—艾格大厦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密苏里的圣路易斯被炸毁。1977年,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充满戏剧感地宣布:现代建筑已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密苏里的圣路易斯“死亡”。
事情源于1954年,山琦实接受圣路易斯市的委托,设计一批低收入住宅。为了表达对现代主义精神永在的坚定立场,山琦实采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特别是勒•柯布西耶的主张和二、三十年代国际主义建筑集团国际现代建筑大会的立场,否定装饰、采用预制构件等简单的工业材料,体现出纯粹的功能主义特征。这一批九层楼高的建筑因而冷漠到了极点,建筑群落规划科学工整,毫无情感,街道空间的活力消失殆尽。完工以后,即便低收入的穷人也因为设计非人性化而不愿迁入。城市房屋空置,民生凋敝、犯罪横生。这里不存在古老城市中亲和的街道,只有人人自危的狭窄胡同,或冷漠宽广的马路。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批建筑的入住率不到三分之一,并成为人间地狱般的犯罪场所。市政府实在无能为力,终于在1972年决定把这个巨大的建筑群炸毁。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挤压了传统街道的生存空间。人们越来越钟情于笔直宽敞的马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而不是那些狭窄但是充满人情味与无数交流可能的传统街道。城市空间变得乏味单调,衍生出越来越多凋零的遗弃空间——并不是说这个区域的规划被忘记,而是不友善的甚至危机四伏的空间氛围使得人们避而远之,城市区域经济因此凋零。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市中心,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它很有可能像未经处理的创口一样,随时潜伏着蔓延爆发的可能。
因此,我们需要健康的城市体系,以及一个全新的城市理念。这个新的理念不应表达一个城市的最终形态,而应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动力,它建立起物质形态和虚拟空间以及社会关系之间的立体化联系,推动新的社会层级,抵消社会的消极层级影响。它依靠城市的自我更新发展,而不是依靠落后的规划和建筑法规。在这样的城市中,遗弃的地区将重新被适当的规划发展激活,氛围重新变得适于人们的交流,街道的精神将再一次在城市空间中回归。
这里,城市中被弃置的地区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阻碍,而将成为其更新系统的契机。即使是为其开发临时性的新用途,也会在弃置的地区产生新的社会活动,丰富城市层级。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策略。同时,公民的思想也被纳入城市发展的过程,无论在实体建筑还是虚拟社会关系上,都有助于塑造若干活跃的公共空间。
从这一层次上来说,与其说这将是一系列对现有城市的改造和更新方案,不如说更是一个促进沟通的计划,让业主、市民、市政府以及规划师共同参与到其中。为每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方式,重塑衰落的内城。这些方法让人们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城市的规划结构以及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而街道,正是实施这些措施、促进这些行为的最基本城市单位,并且,街道是与城市居民的城市生活最息息相关的部分——人们几乎需要在街道中完成所有的日常生活:买卖、出行、与邻居聊天,甚至包括为陌生人指路。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街道中,人们不必担心强盗和小偷的出没——因为街道上任何一个人都是警察,人们能够迅速敏锐地发现非善意的侵入者。这对于城市人际交往关系尤其是偶尔发生的城市人际交往尤其重要,它保证了维持城市活力的这些交往关系发生的可能性。
一个健康的城市往往可以给居住其中的人民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对被遗弃地区街道精神的复兴计划将重新带给人们城市地区复兴的信心。城市社会的弹性如此之大,使得城市可以带来某种乐观情绪,使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让人们有能力迅速忘记痛楚;因此,街道空间作为与人最亲近的城市空间,无疑是实施城市复兴计划最有效的基地。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太阳马戏团。太阳马戏团是在1980年代初创立的,TOHU便是由太阳马戏团自发在已被关闭的北美最大的垃圾填筑地(Saint-Michel)边上建起的著名的马戏团艺术中心。它实际上是由恩?皮斯特(En Piste)创办的太阳马戏团(Circus Cecile)的一部分,包括国家马戏团学校、太阳马戏团国际总部及其艺术家住宅。TOHU的内部具有加拿大第一个永久性的圆形表演大厅。它承担着由绿色市政基金(GMF)支持,并由太阳马戏团自发实践的城市复兴计划。这项创新性的开发,包括一座剧院、生产制造车间、展厅、学校和废污处理厂,供给这些设施的热量来自附近垃圾场所产生的沼气,每年直接取代了约135吨温室气体。与所有GMF支持的倡议一样,TOHU提供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受益,对蒙特利尔的圣米歇尔(Saint-Michel)附近地区的复兴做出了的贡献。不仅如此,在TOHU参观者中心,来自蒙特利尔城市旧工业的遗留工业部件被设计到建筑中,象征着其大都市的工业遗产。
TOHO所在的地区是蒙特利尔最多种族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曾经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这里曾经只有空旷的工厂,以工业生产为基准设立的大尺度道路,没有街道,有的只是最令人担忧的城市治安状况。TOHU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整个区域的属性,由人人厌弃的重污染区域、旧工业基地变成城市最令人兴奋的生活核心,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太阳马戏团对整个区域城市精神的重新诠释和激发——太阳马戏团巨大而惊人的冒险事业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杂技表演完成不可能事情的愿望,其中之一就是在一个被许多人认为声名狼藉的以前的垃圾倾倒场工地上进行建设,这个希望之地就是TOHU。
与蒙特利尔TOHO异曲同工的是,去年开放的纽约High Line,原是纽约的一段废弃铁路,位于曼哈顿西。High Line项目由居民组织发起,获政府支持,最终蜕变成功,成为艺术绿化休闲区。1999年由RobertHammond和Joshua David组成了Friends of High Line,再度策动四周居民齐齐保育活化,经过多年努力,2002年终获纽约市政府支持,及后更得到捐款资助,毋须大兴土木,便已打造成如今这座美丽的空中花园。
漫步在High Line,便会感到恍如由繁闹的曼哈顿区走入另一个清新世界。这里种满了约210个品种的花草,路轨上有的更是本来在那里的小野花;每个季节,设计师早安排了不同的鲜花盛放。路上放满椅子,路过的都可以随时歇歇。这个活化了的荒废乐园,已成为记者来纽约流连的新宠。在High Line中段的Chelsea Market,是一个饶有意味的空间,走在有上盖的高架桥内,每隔一分钟便会传来钟声,一共60种录自纽约市或其他地方的钟声,包括纽约股票市场的交易钟声、联合国和平钟声等。
类似对于城市的复兴,不仅仅限于旧工业区,废弃的居住区、建设失败的居住区抑或不能跟随时代发展而改变的居住区也可以实施类似的复兴计划。建于1983年至1985年间的大名鼎鼎的维也纳百水屋,曾经是维也纳市政府为那些收入较低的人建的福利房。这里距离维也纳的名胜古迹都很远,曾经是个偏僻的所在。然而,设计师Hundertwasser先生却使得这座廉租房成为维也纳最富盛名的建筑之一——Hundertwasser先生率领了一队他所信任的工匠,将建筑物当成一件巨大的艺术品,花了几年时间将所看得到的表面漆上所要的颜色与线条,贴上所要的磁砖与马 赛克,一点一滴以带有感情的手工逐步完成。这群工匠在建筑物完成之后还依依不舍地说,这栋建筑物让他们有真正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并且对他们艺术涵养的启发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不再只是将制式规格材料安装到一成不变建筑结构上的人,而是让建筑物上有他们想法的人。并且,他们在所有的平台、晒台上都种上了树和灌木,整个楼里现在有大约250棵树,仅种树用的土就用去900吨。如今,有多到不行的维也纳市民等着进驻,因为每平方公尺的房租非常便宜,只要5欧元,以一个两房100平方公尺的小公寓单元,一个月租金约500欧元(台币21,000),对维也纳人来说是非常低廉的租金,而且住户满意度与认同感非常高,唯一的不满意就是每天会有数以万计的观光客会来参观他们的家。 另一个例子来自于德国,位于德国Leinefelde的自主城市系统,从2001年开始建造。Leinefelde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东部小镇。5000个预制建造的“WBS70”公寓在20世纪60年代被建起,但是到了1994年,由于商业移民,当地人口急剧下降,使得近30%的房屋控制,因此需要一个方案拆除原有的2500幢预制公寓楼,并且延伸原有的空间到那些拆除的房屋,将其余的2500幢预制公寓楼面积扩大一倍。这些第一批城市别墅于2004年完工,成为美观及居住质量显著提升的典型。而这一成就正式通过大胆减少房屋数量而实现的。
已经有如此多的城市区域成功地实现了重生——但是大部分人的目光还是集中在白天的城市景象中。然而对于现代高效率的城市来说,白天与夜晚同样精彩。一个期待复兴的城市区域,它的夜景设计甚至应当比白天更加吸引人,因为夜晚中的人人往往更加缺乏安全感,但是人们外出休憩与人交往的欲望却并没有减少。城市的夜景照明需要提供给市民一个温暖、安全的光环境,足够明亮以驱退有意作恶的人,却又没有刺眼的几乎不能睁开眼睛的直射灯光。然而,即使有如此之多成功先例,我们仍然需要意识到,城市规划与复兴的讨论不应局限于“他们白天看起来是什么样”,尤其在谈及可持续性的复兴时,夜景同样重要。城市重生与灯光设计的融合应带来令人兴奋的机遇,光线塑造的城市夜景也是城市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这可能意味着城市灯光设计上的变革,以使其在重生的城市中发挥更好的社会功能,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的新思维。
飞利浦已经在“ 城市•居民•灯光” (City. People. Light)项目中关注到了城市重生项目中夜景照明的重新设计,并提出了诸多实践性非常强的新观点。一年一度的城市.居民.灯光(City. People. Light)国际奖是由飞利浦照明与国际城市灯光协会(LUCI)联合设立,旨在奖励那些通过合理的照明战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求,并尊重环境,将城市、居民、灯光进行和谐统一的城市,以提升政府部门以及城市建筑师对于照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意识。
早在20世纪90年代,飞利浦就率先推行了一系列研究,在世界各地聚集了当地的创意领袖,包括市政管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为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并逐渐地形成了City.People.Light(城市.居民.灯光,简称CPL)的整套理念和方法论。管理巨无霸、形象城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和谐都市是其中三大主题。飞利浦全球高级副总裁,照明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良琦先生表示,City. People. Light这一平台的核心理念也是飞利浦的使命:通过照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它是一整套照明理念与方法论,它将城市、居民以及照明技术有机的结合,运用先进的照明解决方案充实并简化城市环境中居民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在广场人行道上铺设可以与人的步伐互动的灯光地板装置,人们行走其中会感到些许乐趣,并突出自我空间,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个性化与定制化,让人们经过城市中心接到和穿过广场时有更完美的新体验,打造舒适惬意之感。这将可能是新的城市体验,并与新的个人生活方式相对应;或者,发明新形式的照明工具,具备多种功能,调整城市的外观与感受,打造令人愉悦、惊奇的美感......这些新观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和电脑模型里。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灯光改造工程,使原本破败的地区在灯光的装点下被重新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这里几百年以前就是小溪,故此得名。后在经济腾飞时代被填埋改造成了高架道路,上一任政府又把它恢复成河道及景观,延续文脉、创造地标,它的故事与城市重生有比单纯的夜景改造更密切的关系,它在CPL中获奖体现了飞利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都市的推崇和鼓励。重新改造设计的灯光重新唤醒了这里充满历史和文化积淀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旅游者到此参观和体验。这是一个改善城市区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它把自然带回城市,使环境与居民与城市和谐相容。令人愉悦的景观设计给那些原先被遗忘的地方带来了童话般的夜晚景象。照明设计结合了亮与暗,还有水的透明效果,颜色的微妙使用为城市环境增色不少,同时也改善了生活在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它以恢复自然的和谐,并把居民的娱乐空间和城市的景观设计结合得巧夺天工,创造出童话般的效果而获得世界的肯定,并摘取了2008年城市-居民-灯光大赛的桂冠。对此,韩国首尔副市长Chang Sik Chol这样说道:“灯光将自然带会了城市,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城市氛围,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使这里成为旅游者和居民都喜欢的去处。”
而对于就在我们身边的杭州城,灯光带来的改变更加明显。于零九年竣工的杭州运河(主城区段)亮灯工程由法国著名灯光师罗杰•纳博尼执掌设计,主城区段亮灯工程完成后,游客量增长为之前的3倍。许多杭州市民更加愿意来到运河两岸附近唱歌,跳舞,聊天和游玩。10多个国家报道了杭州的这一新夜景和杭州的新形象。杭州运河通过照明改变了人们对这个美丽城市的夜间印象,提高了当地人民在夜间的生活质量。在这项大型灯光工程中, 飞利浦照明承担了运河两岸21公里的蓝绿投光灯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蓝绿色灯光带还被赋予了如同水波纹状变化的功能,与运河的水韵起伏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蓝绿色光带的灯光效果,完全超越常见景观照明中刺眼、失真的绿色表现,而且色调柔美。杭州运河灯光工程同样获得了城市-居民-灯光大赛的奖项。
城市夜景灯光的设计显然应当在城市重生中作出更多的贡献。在夜晚,设计师们可以精确地控制灯光的色彩、明度、角度,因为光的存在,城市的夜晚有了生机。灯光照明有机会城市社会引擎与城市区域重生中的重要环节,人们将因此而有机会回忆起已经被遗忘或失落的古老城市角落,通过光线与由之产生的人的影子,人与建筑、街道完美相连。这样,即使在大都市经历剧烈创造与破坏的过程中,人们也不会完全失去记忆,重生的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