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的雪花纷飞窗上,晚祷的钟声久久回荡;舒适的室内令人陶醉,聚餐的饭桌也已收拾停当。一群游子,在黑暗中来到了门前;金光闪烁的恩赐之树,还带着清凉的露珠。 游子们静静地步入室内,辛劳已将门槛变为石头;清澈透明的光线,照亮了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诗人拉图尔的《冬天的薄暮》,模糊掉圣俗场所的物质界限,却将游子们的心灵圣化,在久久回荡的晚祷钟声中,踏进家门,亦是在黑暗中踽踽行走终于回归的圣地。在圣经中,教会其实具有家的概念,对天国的盼望带着浓重的乡愁。因而对于宗教建筑的理解,不一定是传统认为的肃穆和具神秘感,它可以是亲切、近人甚至温馨,带给离家的游子爱与安慰,它可以具有浓厚的居住感。海德格尔认为“你我存在的方式,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方式,就是居住。”居住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它囊括日常生活,其存在方式也直指灵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