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院 | 李益中
0.jpg



0.gif



老瓦房,作为传统岭南民居建筑,被赋予情感记忆与历史价值,当往日的生活已褪色为渐远的记忆,我们如何使其重塑,功能再生,赋予它作为城市更新展厅的新生。


对于老建筑的改造,我们当然可以修旧如旧,但我更希望有当代设计观念的置入,我喜欢新与旧强烈冲突的感觉。




——李益中




-



深圳是全国城中村密度最高的一线城市之一,上千个城中村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近年来,深圳市把城中村综合治理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予以推动,落实有机更新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中村微改造,活化城中村历史文化遗存、传承优秀地方文化。
位于罗湖区的梧桐山社区也迎来了有机更新,社区致力于建设前瞻引领效应和创新示范区,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深圳的“桃花源”和艺术家创作栖息的首选地。
02.jpg

1
改造背景
李益中空间设计受罗湖投控委托,收到了一份梧桐山社区虎竹吓村一座老瓦房的改造任务。改造对象是一座客家排屋,属传统客家民居样式之一,因几经易主,老宅的具体建造年限已无从考证,但仍是目前梧桐山社区现存的保存较完好的民居建筑,记载了深圳原住民的历史人文风貌。
时过境迁,人过楼空,如今的老瓦房,荒草丛生,墙体斑驳,周边被无序加建的民房所包围,村内是开车堵停车难的落后基础设施,缺乏邻里活动的公共空间。
03.jpg

内部:房屋结构对称,屋梁高,门楣屋檐等位置有遗留的彩绘、木刻等艺术作品,大门保存良好。外部:房屋后侧邻山,萦绕着青山绿意,有朴素的原生态氛围。
01.jpg

内部:传统夯土建筑结构的不灵活性,对于空间重构带来掣肘。
04.jpg

05.jpg

原始的夯土砖墙无法承受加建部分的重量,因此在原来的基础上浇筑混泥土进行加固。
07.jpg

08.jpg

09.jpg

部分屋梁早已被白蚁蛀蚀,对损毁及遭到破坏的梁体进行了更换,有价值的部分保留使用。
010.jpg

外部:周边被民房包围,楼间距极小,门口停车位距离过近,遮挡了外部建筑。
011.jpg

以建筑系背景入行的李益中先生,从业以来,创作了许多融入建筑思维,采用建筑手法的设计作品。在面对老瓦房这样的改造对象,涉及到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的全案设计,李益中空间设计同样成熟应对。2设计策略改造目标分为三部分:一是将其作为梧桐山社区改造规划的展厅,且老瓦房本身作为改造示范点,实践创新产业社区;二是兼具艺展、学术、接待、招商等功能,培育文创产业输出地;三是融入公共活动空间,联络社区邻里关系,赋能社区交往活力。
012.jpg

设计师以“设计解决问题为前提”,对各类综合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产生的设计策略:即旧改不是抹平一切过往,是因地制宜,尊重文脉,多元共生的更新路径,让老建筑为当下所用,使之成为传统建筑的再生之典范。
013.jpg

一方面,建筑更新需加强对光线、温度等的调控,以及对承重结构、围护结构等的设计;另一方面,重新置入功能,对场地进行相应设计,以激发场地的空间潜力,赋予它作为城市更新展厅的新生。

3老宅新生
014.jpg

016.jpg

以现代的空间力量及仪式感形成空间结构的特色,玻璃与砖墙,现代与传统,叠造共生,融入环境。
015.jpg
入口礼序,越门而入藏一池浅水,平如镜面,上下成景,相映成趣
017.jpg

018.jpg

前广场设立矮的石挡墙界定前场空间,设立水庭柔化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建筑增加了光影和神秘感。
019.jpg

020.jpg

以原建筑为依托,保留了原有的雕梁画、转角石墙、木门框等有意义的物件,这些旧物保留了古韵,是岁月洗练后的古朴简雅,呈现它们最原始、不尽完美的状态,这种美超越了时间,历久弥新。

房屋内保留原建筑标志性的瓦质坡屋顶,墙面做简洁化处理,保留石制门槛。被改动过的小窗回归原来的位置,并用钢板收边,以突显当下设计的介入。
021.jpg

022.jpg

023.jpg

建筑东面朝向山体景观,为了增强室内与景观联系,在建筑内置入一个生长性空间,作为室内空间重组的延伸和体现。
经过结构工程师的精细测算后,我们将原有部分砖墙拆除,置入一个向外延伸的盒子,盒子把景与光纳入室内,内与外都有了互换的体验。
024.jpg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被山体和植被围绕的后院,享有最好的景观,改造后作为整个社区活动的公共场所,观影、饮茶、阅读、闲谈等等,形成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
029.jpg

030.jpg

031.jpg

一层作为规划展示区,作为展示梧桐山社区历史脉络及发展规划的缩影。整个展厅墙面使用肌理漆,朴素的材料突出陈列,简洁明确。
032.jpg

033.jpg

034.jpg

035.jpg

036.jpg

窗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生态。别具巧思的开窗为室内逗引了光影和景致,回应了场所的特定氛围。空间不言,自有从容。
037.jpg

038.jpg

039.jpg

中心的会客区以自然的形式,安定的力量,有机的亲密感,赋予空间侘寂美学的氛围,光影、肌理与器物组合出有温度、有哲思的意蕴场景。
040.jpg

041.jpg

功能厅的处理重点尽可能地简洁实用,会议、学术甚至宴客都可在此实现。点到而止的陈设,让平和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发生。
042.jpg

043.jpg

044.jpg

旋转楼梯,以极简的黑色钢板和造型将空间的内耗尽量减少,串联上下层的动线,在有限的围合空间中营造无限之域。
045.jpg

夹层展示区可作为画廊使用,成为艺术品的收集地,作为片区文创场所之一。
046.jpg

047.jpg

嵌入的盒子内,以线性灯光配合阶梯式步道,打造出隧道般的穿梭感,人们可以自由穿越,或休憩停留。
048.jpg

049.jpg

使用频率较高的水吧区,设置在前后院动线之间,便捷高效。通往后院的通道与夹层的盒子以上下对称设计,让室内外空间产生巧妙的关联,增强空间的故事性。
050.jpg

051.jpg

入夜,暖黄的灯光点亮了整座房子,成为村里最耀眼的存在。初夏的夜里满是蝉声萦绕,晚风把芭蕉林吹地沙沙作响,人们攒三聚五,来到树下纳凉,夜色中后院的白墙是最佳的荧屏,一束光、一台放映机,这里就成了露天电影院。
052.jpg

053.jpg

有温度的设计,令被遗落的老宅成为一根纽带,重新链接起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联系,人对时空的感知。
我们希望通过老瓦房的改造,能对当地起到良好的旧改示范作用,我们尊重了老屋的历史和村民的生活方式,愿能唤起城市移民对自然的情感,让传统文脉得以延续。
054.jpg

055.jpg

  • 项目名称|梧桐山院
  • 项目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社区虎竹吓村
  • 项目面积|560m²
  • 竣工时间|2021.5
  • 委托单位|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甲方团队|庄欣、游牧、贺子娟、田会莹、温范金、李宏标
  • 设计范围|建筑改造、结构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 设计总监|李益中
  • 设计团队|范宜华、段周尧、孙妮、温喻涵、 陶少君、吴建彬
  • 项目摄影|山外视觉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desigfeng2021-6-29 23:46:09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李老师的作品,很又 情调,有温度
cml19962021-7-2 16:26:24
地面的材质是啥啊  好细腻。
Z慧H玲L2022-11-25 11:05:48
很好的作品,这几天来回看了不下五遍
浅浅女人味2021-7-5 11:00:00
很好的作品,这几天来回看了不下五遍
阿茂_design2021-6-29 17:08:05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谢20182021-6-29 21:11:50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jjooan2021-6-30 07:41:25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66666666666
阿茂_design2021-6-30 08:39:3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jujian90162021-6-30 11:25:16
谢谢分享,不错
bao20152021-6-30 11:27:58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66666666666
2儿童2021-7-1 20:51:32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下一页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