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青山惟政禅师(宋)
距离北京城区以北80公里的溪翁庄环境优美,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云蒙山、云佛山、燕山山脉三山环抱,白河、潮河两河环绕,紧邻密云水库,地处密云生态涵养圈,周边湿地环绕整个的项目地。具有观景台功能的7层24米高的Hygge.艺术生活馆,被作为阳光城的永久业主会所,可以鸟瞰和纵览整个地域的山林丘壑以及漫坡溪谷。
在千岛湖西侧水岸交界的金山坪村,自然环境的最大化引入与人工痕迹的最大化退让成为了第一设计原则。作为城市中喧嚣居住环境的反面,我们认为这个民宿空间最大的价值是帮助使用者得到内省式的自我回归。而这并非来自对外在环境的消极屏蔽,与之相反,在室内环境中,外部的自然环境恰恰成为了这一过程积极的路引。
首先考虑的议题就是自然如何引入。 框景作为最直接的空间操作手段,在第一时间即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我们在介入项目之初与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的建筑设计团队进行了多次立面的调整,看与被看的基本论题被反复推敲,直到最后达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下一步,室内空间的物质性被最大程度地削弱。 在形式操作的层面,以装饰性的手段将所有建筑工业化的表达抹去,没有结构的暴露,也尽可能隐藏了机电的痕迹,平整的天地墙将空间的高潮引向窗外的自然本身。
在材料操作的层面,用质朴的黑白灰色调与木材回应原始村落的记忆。不过分强调设计感也不刻意回避当代性,一切以和谐的氛围为主旨
在器物选择的层面,恰当合用是判断的标准。在最大限度精简的前提下,满足功能使用上的舒适
在执行这些操作的过程中,外部环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整个空间体验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存在形式也恰好构成了对在地性的回应——剥去窗外的千岛湖,空间就不是完整的;而不同状态的外部环境又反过来赋予了同一空间几乎完全不同的性格。
最终通过这一系列主动规避的过于主体性与竞争性的设计操作,空间与自然达成了礼貌的沟通与互相渗透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