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某一作品的风格来看,这些定义看似都对,也都不对。同一个团队,作品的风格千差万别,纳沃的边界,可能就是没有边界。其中的核心可能就在于,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关键词 —— 多元。
作品风格多样化背后的底层逻辑,是设计思维的多元化。什么是多元思维呢?这是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中演化而来的,他提倡人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这和我们的设计过程也有相通之处,设计师要掌握很多个思维模型,知道从社会学、心理学、商业、市场等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但是现状是大多数人都试图只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所坚持的多元,是基于开放的、活跃的思维,也是建构在无界限的创想之上。
手法、色彩、风格、感受、空间都不是单一维度的东西,我们深度思考关于设计的一切,不受限制,围绕“居住”这个大课题,将公司打造为一个不止于设计领域的全方位平台,实现多姿多彩、多元有趣的当代生活。
在时代中创新
风格多变,思维多元
「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不断进化的底层逻辑 」
在过去的2020年,这一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设计行业同样遭逢巨变,时代的焦虑、市场的命题、趋势的变化......纳沃设计身处其中,不断思考突破的角度、前进的方向。
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项目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但所谓的天时,不在于你在某个时间做了什么,关键是你的设计触动了哪部分人的焦虑,为他们带来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客户和用户都不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需要你把它显性化,这是存在于表面的河流底下的暗流,但这才是河流向哪里的关键。
技术革命的时代巨变,我们需要摸到那个暗流,找准人心所向,梳理共同的痛点和焦虑,找到治愈它的方法,这是设计师甚至所有创作者都要去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接下来分享的案例博翠未来营销中心,是我们2020年在重庆落地实现的一个案子。这个项目启动的时间,是全球疫情肆虐的时候,疫情触发了设计方以及委托方更多的思考 —— 生命建筑、共生、公共性、人与自然、未来居所、现代科技、治愈空间......我们在设计之中回溯、深思、建构,描摹“蜕变新生,万物生长”的未来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