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叠嶂的山崖峭壁,湍急奔涌的江河巨浪,高低错落的城市建筑与街巷,多情的云雾无声笼罩……重庆,天生就是一个充满神秘张力的城市。
有赖于重庆地缘地貌,山势纵横,河谷交错,“平行岭谷”的地理结构,让它充满着无限的现代立体主义,轻轨穿楼,崖洞嵌山,江河飞扑,高低莽然,崎岖绵延的楼梯街巷,一边连着地,一边通着天,数百的桥梁在山谷里平行交叠,无数的防空洞豁阔在山地之中。重庆的莽莽飘逸的江湖气,也自这山水城楼里浩荡出来。
铜小馆,便是这样一间有态度、有温度、有重庆山水人文与历史积淀的川菜馆。它以传承、坚守的匠心精神,收集、还原濒临失传的老川菜、功夫菜。十余年经营,在重庆餐饮江湖地位不可撼动。铜小馆的每一道菜,辣可翻腾江湖,柔可化骨绵长,每一道菜,皆有法可循,遵循传统川菜的工艺,让老川菜得以发扬光大。
铜小馆一直以来践行“以味为本“的行为准则,售卖的不仅是有底蕴的老川菜,还有对美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让食客能够品味充满故事的老川菜,更通过和美食共生的环境、器皿、细节、摆设等元素,品味川菜蕴含的精神,品味重庆这座城市的精神,铜小馆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地要从众多的传统中餐厅脱离出来,用极简的设计手法,变得更具有风格,更有城市人文意蕴。
这是设计师与业主用心筹划的一种新尝试。区别于其他餐厅,摒弃传统中餐厅或江湖菜馆纷繁复杂的环境呈现,将餐厅与重庆城市特征气息相融、血脉相交,结合铜小馆的餐饮特质与重庆地缘地貌特色,将餐厅与设计艺术做最直接的连接,让餐厅的江湖在城市的血脉里重构。
同时,铜小馆餐厅落地在位于沙坪坝的金沙天街,这里人流量大,年轻客群多,设计师用极具艺术魅力的色块与几何构成设计语言,构筑更简约、年轻、更具未来感的用餐环境,植入具有活力的现代设计符号,感受味道与品鉴城市并行,提升用餐体验的同时,让用餐的客人将心神全部投注在赏味美味佳肴上,关注餐厅本身,并通过这种方式向未来迈进。
城市立体主义
将城市血脉融入餐厅
重庆的建筑从来不拘一格,依照地形地貌飘洒发挥,交织错落的交通轨道、立交桥、防空洞、开阔连绵的江岸和撑起江面的桥墩,这些都是重庆有着奇异的立体城市符号。重庆人吃饭,也从不拘一格,桥下、江边、洞子里,也都是餐饮多的地方。
从某种角度来说,洞子、桥梁桥墩、江岸等符号构成了重庆人的文化属性和精神世界,设计师将这些具象的实体存在提炼变异,转化为空间中的抽象表达。拱洞,是防空洞,亦是桥洞,在设计师聚焦下,它们以若干不断变化大小、面积、形状的立体架构,彼此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互相呼应的空间关系,构筑具有力量感的空间符号。
在外摆区,设计师将防空洞剖出其剖面,将拱洞独特的结构美与立面感糅合在空间之中,甫一进入空间,人的眼光便被吸引,空间的张力与城市的魅力似乎由此为轴心逶迤展开。
圆弧卡座区用轻轨与桥墩符号构成空间,火山岩材料的桥墩是具有年代质感重庆建筑的表达,桥墩之上有弧形轨道围绕,寄予空间平衡张力的同时,让设计的美学趣味与城市建筑观念藏在空间内,亦有类似中国传统园林借景之妙,让空间中的各个区域隔而不绝,连绵不断。
设计师不断强调城市符号——拱洞在文化意象与设计表达上的认知和趣味,在一些位置上,拱洞不再单独出现,它们与重庆大桥符号相结合,空间中矗立起桥的景观洞的风貌。因为需要通透,桥墩符号就演变成了一种线性构成的屏风。
而在包房区域走廊的对墙是重庆跨江大桥的红色拱洞,进入包房,也需要从两扇桥墩中穿过,人不觉间便完成了城市肌理中的建筑书写。
在大厅圆柱的隐形暗门上,设计师巧妙地将重庆地标——十八梯及其所在的城市风貌画和圆柱相融合,画中阶梯的线条与圆柱线条互相交融,不经意间,人的尺度与感官仿佛发生错位,画中景象延伸出来,与空间中的桥、洞、轨道交汇,重庆的地域风貌在此间被延展还原,空间与意识紧密相连,空间环境在此既是主观也是客观。
“打望”是重庆方言,本意指观望、观看某事物,在重庆人的日常交际中,它常用指看美女帅哥以及一切美好的街景,有着“窥看春色”的意味,重庆人喜欢打望,欢迎被打望,也是重庆饶有意趣的城市性格符号。在分隔餐厅空间与外部商场通道的墙面上,设计师利用双面镜造型,以人的视线为锚点做出用餐环境与外部商场环境的半隔断,不论是餐厅内用餐的客人,还是商场里行经此处的人们,当他们“打望”时,看镜子时看到的是自己与自己的“打望”,看镜与镜之间的空隙则看到别人和别人的“打望”,人的视线在自身亦在他人在城市,横生出“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之妙趣,通过身体的运动,视线亦在景观与空间之间游走,丰富空间层次,加强人对餐厅的体验和参与感。
用异形破异形
色块与几何体构建的灵活空间
铜小馆的整个空间是完全不规则的异形结构,设计师马艾洋用“异形破异形”,空间化整为零,满足不同功能做分区。
在优先满足厨房与通风的设置情况下,在入口处靠窗敞开做出8间包房,结合外廊做出外摆区,圆弧式开放式大厅半开半隔圆桌内厅,沿着异形的线条交织展开,设计师巧妙地将桥墩、拱洞、江岸等重庆地域文化符号和异形的空间线条及功能婉转糅合,在这些特有地域文化符号呼应下,空间功能与空间景观之间构成了层次丰富的递进关系,为用餐的客人提供了独特趣味的视角与体验,人穿过空间,有开放与半围合的交替的连续感受,空间更加灵动。
餐厅摒弃繁复缭乱的颜色营造,以极简为切入点,外观以黑白为主色,里观在黑色与白色中糅合灰色,沉稳具有风度的灰度中透出的是室内的平顺与温暖,用餐画面变得简单、干净,提升空间的视觉美观和用餐体验感。
以家庭川菜为主的铜小馆,是烟火气的载体,设计师在区别于传统餐厅,更加简练年轻的设计语言上,试图“用心中的黑白世界点燃烟火的彩色世界”。
在极简的黑白灰中,开放的公共区域以灰白浅色和莫兰迪绿为主,辅以局部暖木色点缀,突显雅致干净,仙人掌绿植景观的出现,赋予空间生机活力。在极简之上,包房色彩更偏绚烂,以Tiffany蓝、克莱因蓝、马卡龙粉、复古红为主色块,色彩的深浅光影中,是具有蒙德里安韵律的构成。
整个空间从不同角度看,既有顺色,又有撞色,色彩冲突、交融、重叠、呼应,在灰色的极简空间中充满了惊喜,空间变得有趣而生动。
光影的符号化
重庆的光影,既轻盈又开阔
光,是塑造空间的媒介与手段,是空间氛围的线索与营造,是艺术与技术对自然的模拟和改变。在空间光影的营造中,设计师依旧从重庆特有地域文化符号入手,在空间光影语言上,再一次完成人与空间、空间与城市的对话。
半开放区是一整面西晒的玻璃幕墙,设计师用重庆常见的斜拉桥符号,营造江边胜景,桥上“拉索”交织构成的网格,将阳光进行分割过滤,减弱刺眼光效,提升此处用餐舒适感的同时,让空间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与空间的线性桥墩屏风投射的光影流动交织,时间仿佛被弯曲,更缓慢地流逝。
而墙面、桥墩隔断的肌理感也在光影的渗透洗练之下变得更纯粹凝练。开阔的玻璃幕墙,也使空间呈现出被照射的通透感,与室内环境渗透统一,透过室外自然天光的变幻交替,形成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呼应,空间拥有了更无尽无穷的魅力。
人是空间的使用主体,设计师对餐厅空间的营造,是对用餐客人在区域尺度下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加强。
一个空间里有地域山川,有城市意象。一个餐厅的表达,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语言,以城市文化符号为本,又以人文气息与空间艺术为底蕴,空间的设计语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二次表达,是整个城市发展之下,人们对更富有品质感的环境的心理诉求与碰撞,摩天大楼,烟火生活,最好的餐厅设计,是让餐厅本身去讲述它和它所在城市的变迁和故事。
- 项目名称|铜小馆餐厅
- 项目地址|中国 重庆
- 设计单位|马艾洋室内设计事务所
- 主创设计|马艾洋
- 助理设计|张琳玲 胡柔娟
- 软装顾问|覃勇毅 王雅竹 / 重庆熙予软装
- 工程施工|重庆帝安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要材料|大理石、火山岩板、涂料、木饰面、金属板等
- 项目摄影|张骑麟(除特别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