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连廊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们横跨于2-4楼的电梯前,为原本只连接1-5楼的垂直电梯提供新停靠点,代替原本的扶梯,将1-4楼的空间垂直连接。同时,分布于挑高大堂两侧的商业空间也因此被相互连接,形成以大堂为中心的“回”字形空间格局。这三道连廊作为新的空间支点,构建起来了纵与横相叠加的垂直交通系统,重新组织起了空间流动的秩序。
在建筑里,“光”绝不仅仅意味着明与暗,它在诗歌中的种种隐喻也被建筑师们写在了自己的“混凝土诗篇”中。如果说变化的环境光是自然赋予建筑的流动质感,那人为设计的光则更是一种引导,指引你走向设计师内心的浪漫。
在二至四楼的电梯厅,我们用整面的发光幕墙将空间点亮,在为整体空间营造视觉亮点的同时,让行进步入电梯的过程如同走向一片光明,也许每个人内心的光明会有些许差异,但走近温暖应该是一致的归宿。
每一个空间都因其被赋予的不同功能而蕴藏着特定连接关系,越是独特的空间,这种联系往往越发有趣。
在五楼的商务大堂里,一块下沉的独立空间被隐藏在大堂前台的背后,特殊位置使得这个场域可以将等待的到访人员完美的“躲”在里面,保证接待区域的整齐有序。在整个商务空间体系中,它就像紧凑的动线上的一个缓冲区,在内与外之间提供一个可长时间停驻的人性化区域。大量木质元素的应用让这里显得更加温和柔软,营造出舒缓的歇息与交谈氛围,这一切也因为空间的下沉被极好地隐藏在大堂的“高冷”调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