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作为项目的脸面,在这个“眼球”时代非常重要。每一次邂逅东方美學,都是精神与品质的凝聚,重庆融创山晓美學馆将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场融入重庆南山历史人文情怀的展示体验之旅,体验人文情怀,注重空间层次,展现艺术風格。
融创重庆山晓生活美學馆
骨子里的山居生活
設計背景
“回归山林”是久居现代城市人们的心灵冀望,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希望所居之所被自然风光所环绕,可望、可行、可游、可居,正是东方人精神上始终追求的理想居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田园归隐的情结,南山不仅仅是传说,更是一块福地,它是重庆龙脉之所在,也是道家及佛门的清修净地。
山晓落子重庆南山绝版之地,沿承文化和自然根脉,复兴东方人居,打造出一种城市里的贤士隐逸理想人居。
源于南山意象的写意
設計理念
项目尊重南山自然与人文,赋予了厚重的人居符号和精神内涵。
既引入了涂山窑、茶马古道、山泉等文脉,又结合南山周边滩洄、竹径、松间等自然、人文景观元素作为关键,在项目示范区中创新設計出滩、垭、岫、 竹、渡、 松、 桥、巷、 院、 阁十重具备南山情结的独特景观。
项目引自然之景,将场地特质融入到設計中,拉近人与人、自然、空间的关系,赋予一种新的精致生活感受。
示范区总平面手绘图
在設計手法上,山晓打破传统的示范区模式,打造示范区+商業体验结合的展示模式,形成属于南山的非示范区体验和感受,仿佛置身于“归隐”的民宿之中。
示范区总平面图
示范区动线手绘图
印 象
設計充分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入口山门优雅中舒展极简的东方雅致,12800块琉璃砌筑的影壁,精工煅烧半载,方展开朦胧的画卷,迎送山晓宾客。
一匹缕空的马雕塑景观传达出现代与历史、真实与影像的相互交映,在時尚中感受茶马古道的悠远。
这匹马的造型并没有采用高大而厚重的展示手法来呈现,而是运用了缕空简洁的手法,马在优雅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空灵和轻盈的气质。
这匹马站立在水中就像历史,真实的存在,却无法触摸。
斜形的空间,营造了一种抽象、动态、迷幻的空间感受。倒映于顶部金属板上的古诗词,就像一处时空隧道,朦胧而更有意境。
寻 觅
南山拥有独特的风景,2500公顷南山森林环抱,负氧离子浸润属于南山的隐市生活。
由门进入便是一片隐逸的竹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文人多爱竹,竹林清幽,象征其清高幽雅,喻人品高洁;竹子空心,喻虚怀谦恭,胸容万物;竹子有节,喻坚定不变的气节和坚忍不拔的风骨。
竹林手绘概念图
竹林引领着观者继续前行,树阵如青山入怀,仿若身入另一个时空,令人忘却尘嚣。
漫步其间,更颇有一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曼妙景致令人倾羡。
尽 揽
通过幽静的竹林后,引人入胜的中心景观呈现于眼前。
整个空间以纯净、高洁的氛围给人安静之感,山间云雾环绕,给予了一种主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且向外凸显主人的气质与品格。同时,水景与植物相结合,为空间增添灵动之感。
景观采用极简風格設計,以山湖之形,营造场地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大面积的镜面加强了空间的灵性,使物境、情境、意境融为一体,运用现代主义的外在形式和构成手法,强调景观的空间精神。
项目从泰山到岭南38棵全冠移植古松打造松间,挖掘南山天然泉水,以泉水造景,创建了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意境。
以青色方块铺装作引,在造型古松伴随下,宅院的仪式空间兜转起势,开启一场寻真之旅。
人世静谧,城邦藏林。松柏深处,寻一处秘境,盛放周身疲惫,唤醒自在初心。
步道曲折回环,步移景异。立体园林胜景,灵动又有生机,自然形成共享的环境交流空间,景与水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整体的空间体验。
浮桥也追求精致的美,到了夜里,浮桥边灯带亮起,小桥恍若凌空漂浮了起来。
园景中的亭子也是一个"亮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独具一格,意趣盎然。
亭子兼顾古代的元素又达到了時尚的表达,白色廊亭整体造型简洁现代,光线滤过定制的结构板,重重叠影应之显现,透出静谧的氛围,带来对空间的无限想象。
临水筑亭,亭与倒影相应成趣,十分融洽地融于周围空间、环境。
朴石,来自大自然的沉淀与炼化,精心雕琢的朴石营造出多面立体的品味。对于观者来说,这块石头是有灵性的,凝视“秋水”的那一刻,波动心中的涟漪。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流水潺潺,心韵悠悠,流水景观外形美观优雅,复古,拙朴,既娱情养性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点 睛
“少即是多”——“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没有任何一件附加的多余东西,没有杂乱的软装设计,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築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虚实,明暗,开合,转折,阴翳,回旋,抑扬。
示范区点睛之笔是立于一片干净的水景之上的山晓生活美學馆,像一栋漂浮的水上岛屿,运用书法留白的手法承托出主体建築,景观以最完美的方式烘托建築艺术。
山晓美學生活馆实景图
山晓美學生活馆手绘图
外立面覆盖全银色穿孔纯铝板,灵感来源于山,用山的意象、山的轮廓,展现空间的高耸大气挺拔之势,用层层叠叠的山峰,丰富了立面的形态。
山晓美學生活馆立面及剖面手绘图
同时,仁者乐山,山居作为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夙愿,立面通过山的轮廓,形成层峦叠嶂的感觉,也营造了山居的氛围。
全玻璃幕墙的建築立面,开放、透明、通透,恰到好处地引入自然光线,通透的立面模糊了场景空间外的界限,使建築景观与场景空间有效融合,在保证一定私密性的同时营造出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的意境。
场景空间設計上,采用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极简美學理念,通过现代設計手法将所有的空间双向连接,不仅一眼能把周围景象尽收眼底,还可以自由穿梭于场景空间和室外。
场景空间开阔的空间被饰以简约的现代風格,暖色的色彩在视觉上放大了空间感。
内部雕琢上,設計以历史文化情怀为依托,传承重庆古法文化。
挖掘涂山窑的故事,挖掘涂山文化,美學馆中不仅有现代涂山窑花器、茶盏作为艺术陈列,更从涂山窑遗址中选取涂山窑碎片,来表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意。
艺术品的品鉴欣赏本也是一种“慢生活”的态度。
人类对于理想人居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远离喧嚣的山居生活。
所谓归隐,是生活形态的向往。所谓美學,是意识形态的追求。
融创打造的重庆山晓,从高净值人群的精神需求出发,基于山水自然和田园生活,提供了一种城市之外的归隐山居美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