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五象观光塔
設計:CCDI墨照工作室
南宁因植被丰富、四季常青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城”,是一座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城市,满街是常年常绿树木,处处有四季盛开的鲜花。南宁还是一座被水滋养的城市——南宁人在上古时代就选择水作为建设家园的地理条件,傍江而居,以江为生,因江设市。市内水系发达,以邕江为干流,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总长度4500多公里,市区内分布18条内河及十多条湖泊。
南宁是绿城,也是水城
五象塔项目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的五象湖公园内,是公园里最高的标志性建築物。五象湖公园是南宁市申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园博园用地。它的标志性体现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以低碳的观光形式来向大众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促进文化传播,激发文化创造,还展现南宁开放的城市气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五象塔标志性的体现
五象塔的功能为文化展示,游览观光和休闲。为了使文化展示与公园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把文化展示布置在建築底部,在60米高处设置半室外的观光层以及在建築的顶部设置VIP观光。同时,建築利用场地的高差形成独立的观光门厅。文化展示屋顶层作为文化休闲平台,把休闲与文化融合在一起,并且一条螺旋坡道把文化休闲平台和60米观光平台联系在一起。这条步行坡道是文化休闲平台的延伸,提供了别样的观光体验,倡导人们用低碳的方式观光。同时,一条室外楼梯联系着文化休闲平台和地面,从而形成一条从地面到60米观光平台的公共的连续路线。
功能分析
螺旋坡道
文化休闲平台
60米观景平台
观光人流可以通过电梯或者步行到达文化休闲平台和60米观光平台。VIP通过独立的电梯分别到达文化休闲平台,60米观光平台和顶层观光层。文化展览人流则从高度较高的地面层进入文化展览门厅,通过垂直电梯或者室外楼梯到达不同高度展廳。
流线分析
文化展廳平面图
展览空间
立面設計灵感来源于瀑布,水帘晶莹剔透,充满灵性。水帘的效果由若干个竖向杆件构成,透过“水帘”能隐约看到建築内部。立面以水为主题的五象塔与一旁的五象湖交相辉映。当光线穿过竖向杆件洒进建築,内部的空间效果犹如阳光沐浴的竹林。
人视图
立面設計灵感来源于瀑布
内部空间犹如阳光沐浴的竹林
建築的标准层面积较小,若将核心筒布于正中,进深只有10米。通过偏筒处理,并且结合椭圆形的核心筒,内部可形成16米的较大空间。这些朝向五象湖的较大空间成为小型活动的场所,激发文化创造,使五象塔更具活力。竖向杆件在建築内部形成花状般的边界,若干个没有竖向杆件的缺口保证了宽阔的观光视野。
偏筒分析
60米观光平台平面图
建築的的结构采取的是框架单筒形式。整个五象塔的结构除了核心筒外,还有12根均匀分布的立柱和9根支撑环状VIP观光层的斜杠。在建築的外围,自由散落着的竖向杆件与12根结构柱形成有趣味的空间效果。
结构分析
一条联系着文化休闲平台和60米观光平台的步行坡道诠释一种低碳观光的生态理念,倡导人们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築利用南宁的气候条件,提供舒适的半室外观光空间给市民。环状的顶层VIP观光层不仅改善了自身的通风采光,而且使60米观光层的游客可以通过顶层的缺口体验到南宁雨季的魅力,而回收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
生态节能
夜景設計呼应水帘概念,若干条竖向的LED灯在建築立面形成动感的水帘。夜晚,当灯光亮起,波光粼粼的观光塔犹如银河落于九天上,汇于湖水之间,与五象湖景融为一体。
夜景
总平面图
观光大厅平面图
文化展示大厅平面图
文化休闲平台平面图
项目名称:五象塔
功能:观光,展览
项目地址:广西南宁市五象湖公园
项目設計年份:2012(竞赛第一名)
建築面积:5368.5.0㎡
設計方:CCDI墨照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曾冠生
建築設計团队:傅超 刘国麟 罗文国 朱秋茹 郑举 张丹丹
主要材料:混凝土、钢、铝板、玻璃
本文资料来源:墨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