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多功能厅是2005年竣工落成的美院教学楼配套空间,包含演出、展览等功能。这次改造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有消防和机电设备的前提下,满足其作为专业的展览空间,兼具临时会议和教室使用。相对于单纯的墙顶地空间设计与翻新,我们这次更关注的是如何在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下,在原有结构中置入一系列相互叠加、半透明化的表皮来解决空间的功能与形态。柯林·罗(Colin Rowe)曾在《透明性(Transparency)》一书中以吉奥·吉·凯佩斯的双重定义来解释:“透明性不局限于视觉,而是有更广泛的空间次序。它意味着人们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空间位置上的表象”。在这里,材料与空间产生的“叠合的透明性”将被解读为对空间的秩序和空间层化的感知。
东侧主入口的走廊被设置成一个狭长的“序厅”。在举办大型展览或会议活动时,这个序厅可以有效的起到疏散人流和承担交流空间的作用。由于原建築的天窗过于透明,投射到场景空间强烈的光线不利于白天的展览和活动。因此,我们在天窗下置入了一组细密的金属格栅以形成一个轻盈的半透明表皮。室外光线经过格栅过滤后变得柔和。细密的投影肌理随着人们在行走中观察视点的连续运动而发生变化,进而为人提供了一种模糊的空间体验。
▼东侧主入口的走廊被设置成一个狭长的“序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