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江北的朋友都知道
在观音桥高楼大厦的背后
藏着这么一个地方
它装着“撑花街”“杨柳街”“十八梯”
……
它是老重庆的缩影
它从开工起就一直备受关注
是的,它就是“重庆院子”
现在,小编就要告诉大家
今年国庆节
“重庆院子”就要开始试营业啦!
前有北城天街,后靠欧街、九街
与北仓文创园为邻
一扇古朴的大门,四个大字
老重庆的记忆都藏在这里
进入院内
打量四周
楼阁、高台、绿树、还有红色的油纸伞……
纷纷映入眼帘
以前,重庆人喜欢把伞叫做“撑花”
过了“会仙楼”便是“十八梯”
梯下便是“撑花街”
街前的片片油纸伞不仅和“撑花”相映衬
还能让人在伞下卸下浮躁
逃离外界的喧嚣
感受院内的片刻安宁
走过“十八梯”
穿过“下街口”
这儿还有一个戏台
重庆院子邀请
国家級演员、著名川剧艺术家、川剧变脸非遗传承人
丁力老師担任艺术总监
成立了重庆院子川剧社,在此打造院子堂会戏
开街后,戏剧迷们可以大饱眼福咯
就像以前一样
坐在对面的高台上,喝茶看戏
不要以为这里看似古朴
就认为这只是一个适合中老年喝茶的地方
文化的沉淀和艺术的熏陶
让这里十分文艺
茶楼、火锅店、民谣酒吧
图书馆、漫画店、旗袍成衣店
你能想到的文艺点,这里都有
年轻人!还不快到碗里来?
重庆院子里的文艺接地气、有温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
重庆院子的“下半城”并未设置商铺
而是荷塘、稻田
栽种着果蔬,饲养着鸡、鸭、鹅
还有两头大白猪
再和一旁的吊脚楼呼应开来
场面生动有趣
你以为重庆院子只仿古做旧?
只是这样,它就不值得期待了
重庆院子将它的情怀和初心
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小小的细节之处
为了还原老重庆味道,重庆院子还组建了一支由手艺人组成的匠人施工队。
49岁的蒋维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技艺的传承人之一,“重庆院子”“观音梁”“文星门”……都是由重庆院子创始人吴扬文先生亲自题写,蒋師傅用“灰塑”技艺完成。戏台上的花纹也是他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描绘完成。
此外,院内的灯笼、竹编也都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篾编织技艺”第三代传人黄弯刀亲手制作完成。
重庆院子建好后,这里也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点和手艺人的聚集地。
目前,院内还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一些店铺的空间设计也还在进行
大家都在为国庆开街做着最后的准备
相信几天过后
这里会更让人期待
重庆院子,国庆见咯!
▲重庆院子创始人吴扬文先生在检查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