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在《苏州科技城太湖大道两侧核心区城市設計》的設計竞赛中胜出,获得该项目的优胜方案,随后受苏州高新区规划局的委托,IAPA团队进一步深化完成了该城市設計成果,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設計成果将为下一阶段的控详规設計提供有力指引。
01
规划理念
苏州生态科技城位于高新区太湖大道两侧,规划整合苏州科技城的发展优势,结合对苏州科技城的整体研判,提出“Innovation(创新)+Transit-oriented(交通导向)+Ecology(生态)”的规划理念。
南面鸟瞰图
南面鸟瞰图
02
总体設計
总平面体现了一轴一带对整个城市的缝合,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分别是:城市综合服务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活配套区以及区域总部经济区。
总平面
功能分区
本方案围绕中央公园核心地标、伸展活力带贯穿城市分区、建築景观相互交织、城市共享街区,构建”一心、一轴、一带、五区“的整体空间结构,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
规划结构
西侧生态科技产业园区效果图
太湖大道效果图
03
功能定位
苏州现状的产业园区以及特色小镇分布居多,特征各异,以健康、交通、金融、商贸等产业园为主,如何与周边区域形成错位发展?核心区城市設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的问题。
产业功能定位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的科技城进行研究,包括德国高科技产业园、万科云及众创湾、2020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等归类研究分析,得出我们场地的产业功能定位。
结合前述分析综合研判科技城产业功能的定位,是以生态科技加文化创意两大产业功能为核心,打造办公、公寓、商業及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集聚中心。
科技城产业功能定位
本规划进一步对核心产业类型进行分类,罗列出适于本规划的细分类型。以产业办公为主,占总建築面积75%,酒店公寓占15%,位居第二,商業购物+产业办公占9%。
产业布局及配比分析
中部地标建築效果图
太湖大道门户装置效果图
04
主要规划策略
策略一:多层次景观空间及绿化空间
我们通过规划,将绿化向纵向发展,汲取新加披花园城市的优点,形成区域多层次完整的绿化系统。
多层绿化系统分解分析
场地的垂直绿化系统分析,我们对场地垂直绿化进行归类,纵向层次分为五大类:地面景观、退台式景观、空中连廊、空中花园以及屋顶花园。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特色,設計空中连廊垂直花园、屋顶花园、退台式景观等,对空间高度“+5.00,+0.00,-5.00”的熟练处理 , 将交通立体化,通过抬高、架空等手法来丰富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各种活动需求 ,非常人性化 , 充满人文关怀。
场地垂直绿化系统分析
在 4.5 米层高的情况下,于塔楼比例最佳位置设置空中花园。根据树种的不同,空中花园、屋顶花园以及退台景观采用不同的覆土结构。
垂直绿化结构分析
垂直绿化进深合理选取,我们通过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在不同层数空中花园的日照受光距离。我们认为2层及3层通高空中花园是最适合本地块高层建築的。
垂直绿化进深分析
垂直绿化位置的选取,我们进行了黄金分割比例划分。在规划地块中,我们将空中花园高度按照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设置在塔楼最佳位置,使地块的塔楼与空中花园之间的结合更具美感,同时丰富城市空中花园天际线。
空中花园位置分析
策略二:遵循D引领理念,逐步形成以三大站点为中心的地铁上盖城市
根据轨道交通发生影响的“珠链式布局”开发理念,将轨道站点500米服务半径之内的用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同时提高轨道站点周边公共服务功能混合率,达到轨道站点设站标准并提高轨道服务效能。
地块地铁站点分布
以地铁为中心,打造地铁上盖城市,集居住、办公、商業、教育于一体的TOD综合体,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地块TOD模式断面分析
中轴商業街及水景效果图
北侧总部经济区效果图
南侧门户效果图
05
总结
我们通过对苏州科技城总体定位及总体布局进行梳理,研究国内外优秀的产业园案例和产业配比,对地块产业进行合理的配比规划,高效规划設計地块的城市形态。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特色,設計空中连廊垂直花园、屋顶花园、退台式景观等, 通过交通立体化来丰富公共活动空间。我们在原有场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创新,合理有效地开发地下公共空间,以地铁为中心,打造地铁上盖城市,即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合理高效地规划手段,将苏州科技城打造成为以“生态科技+文化创意”两大产业功能为核心,集办公、公寓、商業及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集聚中心。
本文资料来自:澳大利亚IAPA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