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杭行路小学,位于杭州西北部良渚组团,毗邻环境优美的京杭大运河沿河景观带,现状用地东面为运河支流沿河景观带,其余多为农田、空置场地及少量农居点,周边呈现出自然生态的景观空间。
杭州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起始城市,建築師意图将校园景观融入到运河生态景观长廊的大环境中,为孩子们提供一处自然、具有活力的长大空间的同时,能够完善其对这座城市的山水、历史与人文的认知。
▲用地周边自然生态的景观空间
▲用地东侧毗邻运河景观带
为缓解场地西侧城市主干道带来的交通噪声影响,将运动场地设置于西侧作为过渡,开阔的运动场地也提供了良好的景观面。北侧以停车场和广场组成校前集散区,开放的前场空间,容纳家庭接送交通,缓解了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将行政办公设置北侧缓解交通道路噪声,教学区域分布在南侧东侧,享受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总体布局
▲校前集散区
▲运动场缓解了西侧主干道的噪声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景观面
學校主体建築群主要由教学区、体艺办公区和后勤区组成,环形风雨连廊连接各个功能区,使得建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學校以“园”为基本构成单元组织校园空间:教学综合区以一条南北向中轴串联整个区域,回型风雨廊将各个院子串联成为一个整体;对中国传统建築园林空间中“半房半院”的组织手法加以传承和演绎,在场地正交网格体系中选取U型建築体量作为基本的模块单元,加以重复、组合满足多重功能需求,U型建築单体围合成多个院落空间,并相互渗透、叠院成园,营造出园院相嵌、围而不隔的园林化校园环境。
▲學校主体建築群
▲U型建築体量作为基本的模块单元
▲风雨回廊
庭院在传统书院中起到关键作用,幽静的庭院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学生得以融化在浓浓的书卷气中。
設計借鉴传统民居的景观序列,以中央景观轴组织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分为外向开放院落和内向封闭院落,外向院落提供与教学区外自然环境的视线交流,流露出向自然延展的热情与态度,更是对自然景观一种尊重的表达;内向院落成为周边院落的视域中心,两种不同的院落通过相应的景观設計手法,呈现出不同的造园意境。
▲建築与景观的相互围合
▲内向封闭院落
▲外向开放院落
各个组团院落在空间上被连廊这一灰空间分割,但视域的渗透和气流的流动却没有被阻断,使得院落的空间层次感加深。各功能单元在围而不合的空间结构中,提供了院落间路径和视线渗透的可能,使行人获得步移景移的使用体验,同时增加了学生活动更加丰富而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层连廊望向内院
▲一层连廊与内院的视域渗透
最终,校园空间中的体验由原来在建築之间的穿行体验变化为在各个庭院中的穿行体验,将原来在大路两旁的休息活动体验变化为在庭院内树荫下的体验,展现了“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的自然书院空间场景,使學校成为大运河文化路径上的一所现代书院。
▲自然书院空间场景
建築形式采用传统中式建築意向,结合现代的处理手法,与杭州整体的运河景观相融合。
屋面形式呼应传统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法,用曲折的屋面模拟连绵起伏的自然山脉,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白色涂料墙面与灰色瓦屋面,回应了传统建築的粉墙黛瓦,搭配局部的仿木材质与竹子等软装设计构建,回应传统建築中的木构特征。整座建築从空间到形式,既蕴含了传统建築的神韵,又兼备了现代建築的精神。
▲屋面形式呼应传统山水
▲白色涂料墙面与灰色瓦屋面
▲立面局部使用的竹子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不仅描写了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书院氛围,对庭院活动的描写更是生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儿童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必然萌发起他们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这正是运河书院想要带给孩子们的体验,相信它会在喧闹的城市中延续并熏陶一代代的学子。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立面图
▲剖立面图
建築設計:GLA建築設計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建築面积:14153平方米
完成年份:2018
建築摄影:侯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