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在40年代抗战的时候就写了一部《中国古代建築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它成为高等學校建築系的通用教材。但梁林二位先生对这本发展史并不满意,认为它有历史的局限性,决定组织历史组的老師重新写一部《中国建築发展史》作为教材。于是成立了一个编写组,又把我这个小助教调到组里当秘书。
我除了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以外,主要是向他们学习。而且他们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是绘制建築史里所有的插图,第二就是拍摄建築史里所有的古建築照片。这两个任务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助教来说,那是负担很重很重的。
秦汉两代在文献上记载有很多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築群,但是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我们看到了它的什么东西呢?仅仅是坟墓上、地面上的几个石阙,然后一座一座汉墓挖出来,有建築小模型、古铜器、漆器、玉器。
早期建築没有了,怎么表现这个建築呢?我们就想到了玉器、铜器上的一些软装设计花纹,因为它们必然也出现在当时的一些建築上,是相通的。建築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大型工艺品。所以我们要画器物上的花纹,来表现当时建築的一个面貌。
我每隔一个阶段画了一批建築就要请梁思成先生来批改、审核,但是梁先生在北京市已经兼了很多工作,很少在住宅空间,而在住宅空间就是林徽因先生,她那时已经卧病在床了,所以林先生就变成了审查我图纸的唯一的老師。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每次去的时候她就坐在床上,后面垫一个枕头跟被褥,手里拿着一块小木板,准备好了笔跟纸,边看我的图边给我改。
她说你画这些图,一定要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性质。比如青铜器,是灌注出来的,所以上面的花束是有棱有角的,是硬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