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野
南昌绿地红土公园,是以第四纪网纹红土(Plinthitic Horizon) 组成的红色荒漠为主要特色的自然公园,场地现状是壮阔的红土丘陵和大片的马尾松林。
© 日野
此次設計旨在保护这片红土遗址并形成遗址公园,结合生态策略对场地进行生态性修复,并向公众有限开放,使之发挥地质科普,自然教育的作用,方便民众去了解大地之殇和自然之美。
© 潘爽
© 日野
项目位于南昌绿地安南小镇旁,距离南昌市区中心约38km,基地占地约16公顷。红土遗址公园包含一系列的游乐场、大型雕塑、景观硬软铺地,使得与其他空间相关联及互补。
▲ 基地状貌分析
© 孙翀
网纹红土 (蠕虫状红土)
网纹红土成因是在冰川期及后续的鄱阳亚冰期的冰嘖物,经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淋溶和风化产物,其断面特征为不同年代的红色土层中夹杂着蠕状白斑状红泥,所以网纹红土又称蠕虫状红土,形成了沟壑纵横的“红色荒漠”景观 。
分析图
▲林相修复和更替策略
▲水源涵养
© 潘爽
© 张华宏
本场地有着独特的红土地貌和原生植被群落,但却面临现状水土流失和动植物多样性失衡等问题,基地内的生态敏感度脆弱。整体設計策略在通过分析现状植被,竖向高程,水文径流等的基础上,从生态修复,社会科普和自然体验多个维度出发,对这片场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确立設計的三低原则:低介入,低维护,低造价,最小程度的减少对现状地质和植被的破坏。
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的“红色荒漠”© 孙翀
© 潘爽
設計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生地貌和植被。首先,构建生态修复策略,针对动植物类型单一和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林相更替和水源涵养的针对性策略。其次,采取低介入設計策略,严格控制設計强度,尽量减少对现状植被和地貌的影响。再者,突出质朴自然的乡土美學和野趣风貌,采用传统夯土工艺和乡土芒草植被,低影响低维护低造价,减少未来公园的运营管理成本。
平面及立面图
该設計从生态修复,社会科普和自然体验多个维度出发,通过面状修复,带状串联,点状塑造的手法,创造了多元的自然体验,集大地景观,自然体验,生态修复,科普认知为一体。
© 潘爽
© 潘爽
建成后引起当地民众,学生和政府对网纹红土遗址的关注和保护,对于场地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 日野
© 张华宏
© 张华宏
项目信息
景观設計:水石設計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龙安大道
設計团队:水石景观事业二部設計三室
建築面积:160000.0 m2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師:日野,孙翀,潘爽,张华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