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米,大岩壁的垂直高度。
这样的高度,是鹰飞长空展开双翼的高度。
这样的高度,是风啸山谷大地回响的高度。
在这样的高度,你看到飞鸟掠过的翩跹矫健的身形;
在这样的高度,你看到河流无尽连绵的峰丛铺陈到天边。
这样的高度,是游离于地面被约束的有限视野所无法企及;
这样的高度,有自由的想象释放无穷艺术创造力震撼心灵。
▼ © 金伟琦 Jin Weiqi
165米,溶岩美术馆的高度。
风云变幻,万峰叠嶂,自然画卷,在溶岩美术馆的璃幕上映现。
千山攀越,百舸争流,人类生机,在溶岩美术馆的璃幕上定格。
在深谷高山。苍穹之下,岩壁之上,有亘古的艺术之光,照亮思想。
溶岩美术馆。
▼ © 金伟琦 Jin Weiqi
一座平凡的美术馆,但它“悬浮”在百米绝壁之上
An ordinary art gallery suspended on the clifftop of 100 meters
这里是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安龙县,是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的索道攀岩的起点,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头顶之上那座“悬浮”在百米高处的溶岩美术馆。
▼远眺美术馆,view from a distance © 金伟琦 Jin Weiqi
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位于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海尾。这里是一个方圆约700亩的山谷。山谷呈口袋形,由群山环抱围合而成,山谷的北侧是一面垂直耸立的巨大岩壁,高逾百米,谷底一条蜿蜒的河流,从远方流淌到此。此处有两个天坑,河流到这里突然转入地下而从地面消失,这也是此地得名“海尾”的原因。得益于富集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海尾峡谷成为户外爱好者、特别是攀岩和登山者的天堂。
▼独特的地形成为攀岩和登山者的天堂, the ‘Haiwei’ canyon has become a paradise for outdoor sport enthusiasts © 金伟琦 Jin Weiqi
▼©杨小华 Yang Xiaohua
溶岩美术馆就修建在海尾山谷北侧的巨大岩壁之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山谷,奇峰、怪石、河流、天坑,以及谷底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築群都尽收眼底;稍抬头,是一望无际的万峰如林。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置身溶岩美术馆,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
▼美术馆俯瞰整个山谷,the Gallery can see the whole canyon
▼© 金伟琦 Jin Weiqi
溶岩美术馆的正立面呈干净弧形,通体由玻璃幕墙组成,这种处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海尾山谷的壮美景色收入建築内部,使建築内部的使用者可以观赏群山和河谷的全景之美。同时,玻璃的品味也很好的协调了建築与建築所在场地的关系,即:用轻透来对话坚硬奇峻(的悬崖和石壁),从而使作为外来物的建築和崖壁融为一体。建築外立面没有凹凸变化,或者丰富穿插,在空间上也并不追求奇巧,在設計師看来,在如此的大山大水中,在如此的奇峰绝壁上,所有的人工的小机灵都很难和大自然对抗;要想使建築能和环境对话,最好的方法是以静制动,以平凡来衬托自然造物之奇、之美。
▼溶岩美术馆的正立面呈干净弧形,
the facade of Limestone Gallery is designed with curved glass wall
▼用玻璃的轻透来对话坚硬奇峻,by using transparency to make contrast with solid mountains © 金伟琦 Jin Weiqi
溶岩美术馆建築内部面积约800平米,场景空间二层,分别是展廳和会议及配套服务区;室外也有两层,分别是位于建築屋顶的公共观景台和位于建築底板下面的户外休息区。建築平面呈类月牙形,但不是很对称,造成这个形状的原因是基地复杂的现场条件:复杂的高差变化,不稳定的崖壁条件,以及大量不规则分布的巨型浮石(因为基地位于悬崖边缘,土地平整只能人工进行,大尺度的石块无法搬运,给建築基础的选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設計团队在现场放线后,对原方案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后,才得到现在的平面。
▼户外平台,the terrance
▼© 金伟琦 Jin Weiqi
▼会议区,meeting zone © 金伟琦 Jin Weiqi
▼休闲区,leisure © 金伟琦 Jin Weiqi
▼与户外景观的对视,view connections © 金伟琦 Jin Weiqi
▼美术馆与夜晚,in the dark © 金伟琦 Jin Weiqi
▼总平面图,the master plan
▼会议层,conference layer
▼展览层平面,exhibition layer
▼剖面图,section
▼流线分析,visit f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