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Lizzy 倚身枕在桌前,嘴角还留着蓝莓的印记。
Shiromy 注视良久,忍不住还是俯身上去。
吻轻柔地点在她的唇间,印记也被轻轻逝去。
爱像切开的蓝莓派,溢腻而出。
流光的画面,温情的乐曲,
《蓝莓之夜》的开篇,
成了 Meeting Someone 設計的开始。
电影《蓝莓之夜》
“我不是个有着固定設計風格的人,
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而是想去尝试不同的設計,
让設計与人,与空间
产生交流,营造故事。
这也是餐廳取名
Meeting Someone - 似曾相识的原因。”
設計師刘晓陶说。
刘晓陶
AW+ 設計工作室 创始人&設計总监
推开餐廳的门,
无数的灯点像极了夜晚的流星,
从天花倾泻而下。
点点星空,包裹在浓郁的黑夜里。
光在玻璃间回环折射,
狭长的空间却格外透亮,
黑暗走道下,竟感到满是希望。
“这是最多人打卡的地方。”
刘晓陶笑着说。
温情与流光的舞蹈,
成了这座餐廳网红的开始,
而精致细腻的設計,
却又是另一个故事。
Meeting Someone 似曾相识
初识
“能叫你晓陶么?”我问。
“当然可以。” 她将头发轻轻捋向耳后,
刚从附近的项目赶来,
声音里还夹着停不住的喘息声。
这是第一次见她,坐标帝都三里屯,
这里熙攘的人群,
难得找到一处静歇的角落,
而在楼顶,她又在忙碌着另一个项目。
“这次是 Meeting Someone 的延续,
不想叫分店,而是想尝试一些新的設計,
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吧。”
她的语气夹带着兴奋,眼神透着光,
仿佛等待一个新生的孩子,激动却又惴惴不安。
每次聊到新的設計,
她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回答细致、仔细,
杯饮没动丝毫。
“設計总是一个遇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客户、开发商、施工方… 各种问题应接不暇…”
但她却又总有自己解决的办法,
“你需要不断地沟通,
只有增进了解,才能对美产生一个共识。”
年纪尚浅,她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在圈内也广受推崇。
这是她第一次入围大奖,
清一色中国男設計師里,又多了一份柔光。
旅法
蓝莓之夜的故事里,Lizzy 选择目向远方,
她没有回到那个咖啡馆,
即使那里温暖,安逸,有心爱人陪伴,
但进去就永远是那个不成熟的自己。
同样是找寻自己,
完成中学学业,刘晓陶选择飞赴法国,
这个充满浪漫与設計的国度,
萌发着自己的設計梦想。
“我从小就喜欢設計,
最喜欢法国的建築大師柯布西耶,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的朗香教堂,
那里不同姿态的窗户,简约、现代,
缤纷的色彩透过几何感的玻璃窗倾斜而下,
即使历经百年,依然那么美。“
法国朗香教堂
不同于国内,
法国的設計教育更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从项目的构思,到施行,再到后期运营,
刘晓陶更能从总体上把握設計的方向。
“没有什么好的設計或不好的設計,
只有最合适的設計,
很多时候对于設計師可能这件作品非常精美,
但你也要在客户的角度考虑经营的问题。”
这种全面的思维,
更能还原出設計的本质,
让她在客户需求与設計思考中相平衡,
实现对設計美學的一致追崇。
归家
360个日夜,故事回到最初的起点,
归来的 Lizzy 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她更懂得事态变迁,人情冷暖,
那份纯真却一直伴随左右。
旅法十年,异国的浪漫终抵不住故乡的牵绕,
北京,这座自己出生、长大的城市,
总像心底的眷恋,时不时骚挠一下。
13年,刘晓陶坐上回国的班机,
“国内的发展空间更大,
毕竟这也是自己落根的地方。”
回到北京,刘晓陶开设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五六年時光转瞬即逝,
终也让她荣誉袭身。
咖啡饮至大半,我问了那天最想问的问题。
“你觉得自己如何走到今天?”
“幸运吧。”
她腼腆的微笑却回赠我最不愿听到的答案…
运是弱者的借口,强者的谦辞。
幸运背后的付出,只有经历者才能体会。
而对于刘晓陶,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坐在 Meeting Someone 的角落,
我应景地点了一个蓝莓派。
紫色与白色的交织下,
竟也是幸福的味道...
编辑 / 安德马丁
图片 / AW+ 設計工作室
转载合作请留言咨询
安德马丁設計游学再次启程,
七月英伦風格课程,领略英式設計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