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三论:诗歌的结构主义批评》(高友工/梅祖麟,商务印书馆,
2013)一书里,作者引用语言学家与诗歌批评家罗曼·雅各布森的话来解释近体诗的奥妙,“诗的作用是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过程带入组合过程”,这正是诗的重要构成原则,与《文心雕龙》中“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可以一起用来解释自六朝开始,诗中对应关系的运用。
但对应的关系并不是诗文的最终目的,因为“而在抒情诗中,对等原则所体现的物我同一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运用对等原则的抒情诗代表了向天真、纯洁、和谐的复归,即使我们已明明知道世界是分裂的,我们依旧不时地渴望回到那个万物合一的理想世界,它曾是人类儿童时期的唯一世界。”
大概如此,回到“万物合一”,这也是现代造园的目的吧。
- 更多图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