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OURS|TAIPEI
台北青田街,在日据时代被称为“大学宅地”。那时台北帝国大学(台大前身) 与台湾总督府高等學校(台师大前身) 都在这里建立校舍。
直到今天,那些日式町屋的斜顶黑瓦们还在。从院落墙头里探出老树枝桠,似乎只要轻触一下,一个甲子的時光就会倒流。
或是再往前走五分钟,热闹些的永康街也在不远处。于是,設計工作室、茶馆、家俱店、平价小饭馆、甚至附近居民买菜兼消闲的小超市便都集中在这一带了。
成排树荫从街头蔓延至巷尾。就是这样一个僻静里带着市井烟火,老旧与新意共存的地方,倒也十分可爱起来。
1.
徕卡之家
青田街校舍遗址里,当年彼此纠缠的树藤早已爬满了红砖墙。隔壁的和平东路繁华依旧,转身走进这条绿荫遮蔽的“隧道”,忽然回到世界还没那么喧嚣的小时候。
徕卡之家把自己安置在这里,挺“徕卡”。
建築前身是七十年屋龄的台大旧宿舍,宿舍时期建造的庭院与当时的屋顶、梁柱,乃至古董玻璃,都被保留下来,徕卡的红底白字招牌,几乎是能从外部认出它的唯一标志。这也是全球首家徕卡之家。
摄影迷们津津乐道的各系列徕卡相机都能在这里寻到踪影,而那占据一整面墙的摄影书籍与杂志,就是摄影爱好者们的福音了。
房子里单独辟出一处作为画廊空间,持续展出摄影大师们的作品。目前在展的是马格南摄影通讯社Patrick Zachmann的经典之作。这位摄影师辗转中国各地,定格下不少精妙瞬间,过去80年代的台湾街景也在镜头中流露。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
在汤晓丹导演的电影《廖仲恺》的拍摄过程中,群众演员们身着1920年代的上海服装
如果说观摩摄影作品是静态的交流,那么徕卡学院便是摄影与人的双向互动。徕卡学院的历史最早要从1930年位于德国威兹勒的徕兹工厂追溯起,直到1938年,Leica Schule正式成立。在徕卡之家,除了提供专业摄影课程为爱好者充电,也有不定期举办的线下活动。
室外的花园是四季皆宜的。春日有樱树,夏日有翠竹,秋日温醇的丹桂在冬天转换作炽烈的红枫。意外的是,在台北最冷的时候,依然能嗅到满院清润的桂花香。
地方不大,统共一层的小楼。足够自在地坐下来,喝杯咖啡,顺带翻一翻架上的摄影杂志。院子里的野猫在晒饱了太阳之后,会乐意与你亲近。对“家”的理解,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徕卡之家
台北市大安区青田街6巷3号
11:00-19:00(无双休)
Patrick Zachmann展览信息
“The Eye Of A Long Nose”
2019.1.24-2019.3.31
+886 02 2391 2593
━━━━━━━━━━━━━
2.
青田七六
在徕卡之家不远,台北青田街七巷六号,同样属于1930年代兴建的那批日式教授宿舍之一,最初的設計者是日本北海道的足立仁教授,后来成为台大地质学系马廷英教授的故居。
这座占地两百坪的屋舍,已有八十年历史,马教授长子、作家亮轩的童年时代在这里度过。“我看这一座院落,总是容易看到已经不见了的那一部分”,台北七六之于亮轩,如同北京城南之于林海音。
穿过碎石子铺就的小径,拜访古木参天中的老宅。有别于传统日式屋舍的纸门,宅邸几近清一色的菱格纹白框玻璃窗。設計者低调地加入些许洋式建築元素,使它成为日洋混合的特色私宅。
庭院深处还有一个阅览室
后院原本有一座游泳池,泳池旁的阳光房是晒日光浴的好地方,里头的洗石子地版与廊柱早已上了年纪。马家入住后,这间小小的阳光房变作教授的花房,甚至一度成为马家姑妈的缝纫间,如今再度变为餐室。
素食套餐要提前一天预订
青田七六
台北大安区青田街7巷6號
qingtian76.tw
11:30-21:00 每月首个周一休馆
用餐最好提前预约 +886 02 23916676
为保护老屋木地板,入内请着袜,并轻声细语共享宁静時光
━━━━━━━━━━━━━
3.
咖啡黑潮
青田街一带的咖啡馆不胜枚举,但私心最推荐的还是这家。
深咖色的木质装潢与场景空间昏暗的灯光给这个地方带来几分暧昧不明的气氛,不过大部分人喜欢坐在支起玻璃屋顶的小院里(大概是方便烟瘾上来的时候可以吞云吐雾吧)。
店主是个看过去相当清瘦的大叔,大部分时间,他默默驻守在吧台后制作甜点。店里的甜品都是他亲自做的,菜单并不固定。
黑潮开了十几年,在店铺更新迭代花样百出的今天,实属不容易。店主见证着不少熟客从象牙塔汇入各自的人生轨道,默契的是,大家依然常常回来,喝着“老地方”的咖啡。
黑潮卖的是什么咖啡呢,店主在他自己的部落格里写过,是“平实、不花哨的咖啡”,这也是他开店这么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想法。
店里人其实很多,但并不喧闹,大家都压低着音量轻声絮语。“黑潮”这个词的本义是指途经台湾东部的北赤道洋流,洋流温暖而强劲,因此吸引大量的回流鱼类。喝到对味的咖啡,而对一个地方心生留恋,起名咖啡黑潮,恰如其分。
咖啡黑潮
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1段141巷9-1号
13:00-23:00
只收现金
━━━━━━━━━━━━━
4.
二吉軒豆乳
二吉軒豆乳算得上永康街的人气王,慕名而来的不在少数。
在柜台前犹豫着不知该点哪一款,店员亲切地招呼我试喝。点了原味豆乳,明明只有水与黄豆,并未加糖,依然有饱满的回甘。
店招同样可爱,一个小人儿举起豆乳瓶子咕噜咕噜喝的姿态,可以坐在门口的座位陪他共饮。嘴里吸食着豆乳,眼睛也不会闲着,透明玻璃里可以看到制作区熬制豆乳的全过程。
之所以称呼它“豆乳”,而不是“豆浆”,因为口感实在醇厚,是近乎优格一般的绵密。究其原因,一般豆浆浓度在2%-3%,它家的豆乳沿用日本制作豆乳的技术,可以达到8%。
点了一碗豆花加红豆芋头。豆乳单独盛装在碗里,浇灌在豆花上,缓缓流下的豆乳把大块芋头与红豆层层覆盖,舒心甜润的口感直抵天灵盖。
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砸砸嘴。
二吉軒豆乳
台北市大安区永康街34-6號
7:00-22:00
━━━━━━━━━━━━━
5.
品墨良行
永康街上看似稀奇古怪的店铺不少,品墨良行严格来说是一间杂货店,只不过店里大大小小的杂货都与“纸”有关。
也许还是喝的墨水太少了,听过与没听过名字的纸张一字排开铺满整面墙壁。水彩纸、羊毛纸、文平纸、冷月纸、金阳纸,甚至是煮咖啡用的滤纸......许多都是平常不一定想得起但凡想起才发现无处可买的,而每张纸与手相接的触感与纹理都不尽相同。
店里也不干卖文具和纸张,如果想过过手瘾,可以真的做一本属于自己的笔记簿。挑选喜欢的内页和封面,从裁切、装订、到制作封面,一条龙自助。厚薄么,也由自己说了算。
总而言之,走进这间纸艺杂货铺,轻轻松松便可以待一下午(因为选择困难如我光挑纸张就能耗掉半天)。
品墨良行
台北市大安区永康街63号
10:00-19:00(周一定休)
www.pinmo.com.tw
━━━━━━━━━━━━━
写稿的时候又忆起一个细节。在青田街的便利店里遇到一位老爷爷,爷爷坐在板凳上慢悠悠喝着咖啡,看到我的相机,好奇与我交谈。听口音得知我从大陆来,他笑呵呵地祝我玩得开心。
如果再见到他,
我想我会对他说:“谢谢您呀,我很喜欢台北。”
徕卡之家大安区青田街6巷3号
青田七六大安区青田街7巷6號
咖啡黑潮大安区和平东路1段141巷9-1号
二吉軒豆乳大安区永康街34-6號
品墨良行大安区永康街63号
台北|轻质生活,大道至简
72小时节奏台北,用耳朵感受
撰文|小芸
图片|喜儿里拍摄于2019年1月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微博24HOURS_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