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妙的感觉,便是期望的美好事物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与你相随。
比如春天的东京,明显的,这是个属于樱花的城市,且居于城中,无需刻意前往赏樱景点,信步大街小巷,不经意间抬头望望,盛开的樱花树或许便在你的身边。
月初某个周末的下午,天气温暖得可爱,我从赤坂一路慢慢走到六本木,沿着公路边的小道穿插到居住区,再走过商業区又晃过街心公园,一路目睹了多次樱花树的出现,它们悄无声息到你身边,似乎密谋着给你一个愉快春天的美好体验。
之后走到东京中城边的公园,公园内的草坪舒展开去,而草坪边烂漫的樱海为这场美好的赏樱做了最恰如其分的收尾。
喜欢这座公园,不仅因为樱花,还因为在其内的21_21 desigh sight,与其说是个美术馆,倒不如说是个設計展示中心。
在21_21 desigh sight中看过十数次展览,与普通美术馆相比,这里展览的主题往往是一个“概念”,并从这个概念引申出多种想象的延伸,而那些展品,便在这些抽象的延伸之上以具像的方式存在着,但比起这样存在方式,展品与主题本身关联性的体会,本身就需要观感人的“感受力”。
现在一直持续到六月底的“幽默感官”展,便以“幽默”这个感知出发,为观者設計了一个独特非日常的空间。
幽默是什么?当然绝不仅仅是让人可以直接笑出来的东西。
我想,深邃的宇宙、神秘的地底和尖端的科技中间是鲜有幽默感的,因为幽默之物,往往和日常某些习以为常的元素相连。当一件习以为常的事物形态中,出现了不在常规想象之中却在理解力之中的某些变化,有时就会产生令人轻松的幽默感。
就好像展览中那些展品一样,看到它们特异而搞怪的样子,会心一笑是自然的反应,捧腹大笑也不算稀奇。
之后呢?人们从刹那的幽默感中体会到情绪的释放,之后当平静下来再去端详那些让人发笑的东西的时候,似乎那些扭曲、神经质或跳脱都慢慢变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样子,用心端详,甚至能感到一种宿命而平静的力量。幽默感的来源,其实只是因为我们“还未适应”所致,而适应与否,取决于我们之前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从展品的存在,最后体会到因为我们自身的认知带来心中的这些感性-感性来自于认知过程,这也是这些展品带给我们更深一层的思考所在吧。
看了展览之后,晚餐定在位于白金台的餐廳-Libre。
从勃艮第与巴黎三星餐廳学成归来的主厨回国创业的新店,开店不足一年就获得了东京美食圈内不错的评价,而那天也是我们的初次到访。
传统法餐的端正浓郁、日式法餐的轻盈优雅、菜品呈现的美感与巧思、日本厨师对于鱼与旬物蔬菜的运用,这几点被主厨兼而有之地运用在他精心调配的料理之中。和大多餐廳不同的是,当晚套餐中每一道菜的气质并非一脉相承,上一道忽而触碰到巴黎5区的某家bistro的怀念气息,下一道又仿佛回到了京都左京区町屋中的日法餐廳,难得之处在于不同气质之间的菜品前后搭配毫无顿挫生硬之感,这便是全程用餐让人饱含期待的最大要素了吧,恰到好处总是最有价值的。
最后的这枚可爱甜品是主厨的自信之作,而尝试过它那恰到好处的甜蜜之后,我们也有了充足的自信将这家餐廳推荐给你。
在越来越激烈的日本餐廳预约状态中,还不算太过知名的Libre预约还很容易,直接通过官网即可,这样一份可以轻松规划的美好,也是食客们触手可及的幸运。
用餐过后,又突然想回到六本木看夜樱,本已是樱花落英缤纷的时日,白日的樱花虽美,总有一些过于敏锐的纤细,但夜樱在灯光下竟有了些闪耀的样子,存一份白日没有的绚丽。事物在不同时刻亦具备着多型多色的美,而我们只需择机便可尽赏,这又是一项幸运所在。
近几年来东京的次数繁多,东京中城所在的六本木每次总会来转转,这个地区在心中就像某种标记一般存在着。当然无论是餐廳、美术馆、商场、超市和街道,来这里的理由本是多种,但久而久之的熟悉带来的这份标记,或许才是潜移默化地指引我来到这里的一大成因。人便是如此,拓展自己的认知,获得新鲜感,从而得到愉快,再回首自己的回忆,获得熟悉感,从而得到幸福。
第一次来六本木Hills的人,总会被楼外布尔乔亚的作品大蜘蛛所吸引-布尔乔亚最负盛名的設計符号。从小在住宅空间庭关系中受到过不可痊愈伤害的布尔乔亚,用大蜘蛛的形象代表他记忆中唯一在童年带给过她温柔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在她心中便如这只蜘蛛一样-聪明、灵巧、耐心、敏锐,还具备着修复和保护的能力。而那种蜘蛛的丝线,也变成了在她心中唯一可以试图修复自己心中破损的器具。
2018.5 东京
我很喜欢布尔乔亚的作品-用强烈感性的表达去阐述了心中的原始情感、伤痕与欲望,就好像用猛烈的海风创造了波浪。从小家庭生活充满着不安全感与忧郁,长大后便用积压的强烈痛苦和对痊愈的渴求完成了诸多杰作,充满着完全属于自我的悲悯情绪。也许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不再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或者选择逃避,毕竟过去的只有已然消泯的回忆,但其实真正铭刻的东西是永不会消融解体的,那些强烈情绪只会随着社会化自我建立的过程找到一个永远不会被挖出来的缝隙躲进去。
2017.10 巴黎
一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以上3张盐田千春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在看一些关于盐田千春的作品集,和布尔乔亚拥有着某种相仿,同样是线和丝,同样是过去的某段印记,把它们映射在自己全心灌注的作品里-充满着力量、美感、协调性的作品。她们都擅长,用渴望创造某种触不可及的温柔。
现在,布尔乔亚的个展正在北京顺义的松美术馆举办。每个人的过往不同,看到同一作品感受也会千差万别,但总归是有一些“呼应”和“填充”的,终归,我们每个人都不完整,都在寻找着。而这个过程,便是一切该有的意义。
就好像安藤忠雄的那句:“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视光明并朝他奋力奔去”。
很多上海的朋友去年已经看过了布尔乔亚,而最近的上海,穆夏展值得一去。
2017年,我曾经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看过慕夏的大展,那次的核心展品便是慕夏创作后期用十六年去完成的《斯拉夫史诗》,也是《斯拉夫史诗》首次从布拉格外借的机会。熟悉慕夏的人都知道,和她一生大部分在做的商業绘画与广告不同,《斯拉夫史诗》的创作初衷回归到了他对故土的爱国情怀,風格也是与往迥异。很多大师艺术家,纷纷在创作后期去做不同以往的事情,他们往往在青年时就拥有了极高的创作技巧与脱颖的个人風格,足以傲世,而晚年更多为情怀、归宿与信仰而作,当心中需求愈来愈脱世的时候,绘画的境界才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线。
哪怕自己所生活的城市里没有想去的展览,影院中也有同样值得观看的电影,虽然好事多磨,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月初还是按计划上映了。尽管娄烨的电影之前也曾出现在院线过,但这次《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上映对于喜欢娄烨电影的人来说仍是节日。
电影的水准也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迷离、梦幻、颓废与伤感到了唯美的境地,娄烨式美學确是无可取替。且电影将角色间纠缠的感情用镜头语言完全抽离出来,呈现出虚妄却安然的样子,引人遐想,也是娄烨的典型表达方式。当然,电影本身争议不小,仅仅过于抖动的镜头就让太多人感到做作,但或许这样完全的旁观记录型摄影方式,才可以将现实的温度触到观者的心房上,就好像他以前做到的那样。
无论是贾樟柯的《江湖儿女》,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还是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最近的院线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熟悉的名字,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目光,作为他们曾经的追随者是幸福的,躺进他们的电影里的那几个小时真是太美好了。
说到贾樟柯,最后推荐两本他的书-《贾想》(上下两部)。
“电影是一种记忆的方法,帮我们留下曾经活着的痕迹,这是我们和遗忘对抗的方法之一”,在这本书里,贾樟柯用他的真诚与坦诚表明了内心对于理想主义与个人过往的无上看待与追随,我一直对他说的这句话深以为然-个人的体验是最具备力量的,无论引导的出口对准哪一个领域。所以我是那么喜欢他的每一部电影,就好像我那么喜欢作为电影导演的他娓娓道来的这些文字,释卷之后,依稀之间就好像望见了这个世界上每个曾经见过的人,那一瞬间我不因为见过谁而幸福,而因为一切的生命痕迹而幸福。
Exhibition "SENSE OF HUMOR"
21_21 DESIGN SIGHT
March 15 - June 30, 2019
路易斯·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
2019年3月24日-6月23日
北京 松美术馆
Libre
東京都 港区 白金 1-15-36 1F
http://lef-libre.com/
一直对纪伯伦说过的那句话印象深刻:“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无论是一次旅行、一本书、一个展览或者一家店,24HOURS有意将我们生活中那些可以言传的美好推荐给你,希望借由我们的一点文字和图像,能让你感受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美好。
希望我们的生活里都充溢着美与温暖,不负每个人一生用力的等待。
期待在留言中分享你的4月感想。
*
撰文KaKa
除展览和电影海报,其他图片拍摄Rinka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博和我们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