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家山位于杭州西湖西南侧,是龙井茶中的上品“狮峰龙井”的产地。依靠着这个优势,翁家山的旅游业一直在发展,山上的民宿也日渐增多。
原建筑共5层,是村民自建住宅楼。村民对建筑进行过若干次改造,最终留给我们的状态是砖混与钢结构结合的杂乱的建筑结构;立面上也存在大量无逻辑语言,中式坡屋顶与欧式线脚的搭配,在周边建筑中也屡见不鲜。
大堂使用色调较暗的黑胡桃木饰面,天花与墙面变化的间隔缝隙一一对应。
公共楼梯间使用经过防火处理的麻布壁纸做天花与墙面完成面,古铜钢板材质的扶手、客房门与麻布都有较强的材质特性,使得不大的交通空间显得更精致。
面对精品酒店的定位,原建筑的主要问题在于主体建筑完全暴露于视线内,缺乏精品酒店给客人带来的期待感;围栏材质与建筑本体与周边建筑一样完全分开,缺乏整体性。在有限的预算下,我们没有将建筑整体完全改造,而是将重点放在屋顶和围栏:将屋顶复杂的立面线脚包裹起来,底部的围栏在分割酒店内与外的同时也重新塑造了酒店内的外部庭院环境。屋顶与围栏两者相同材质考虑,使酒店成为完整的体系。
受原建筑结构影响,客房户型变化较多,15个客房内我们共分出了4个分别设计的主要房型。标准间独立的台盆柜上方有一根悬挑灯箱,下方为功能性的筒灯,上方有柔和的间接照明。悬挑灯箱完全依靠墙面固定,无多余结构,在照明的辅助下更显出轻盈的漂浮感。
一般的酒店/住宅为了绝对的私密性,都会在用地范围筑起城堡一样密不透风的围墙或围栏隔绝内与外。但是在自然环境当中,我们更希望可以用更委婉的手法表达“内-外-外”的递进关系。
我们尝试用锈钢管围栏作为建筑入口,同时作为酒店内外的空间分隔。利用坡道的逐渐增加的高差与长度,营造出进入酒店前的过渡与仪式感。相别与一般单纯的功能性围栏,在云树中我们将入口与围栏结合起来,创造出有“内-外-外”层次的空间。
钢管从坡道起始位置为起点,随着前进方向坡道逐渐向下,钢管逐渐升高,钢管顶部保持相同的标高,从而加强人往下走过程中“进入”酒店的过程。钢管围栏入口作为进入酒店前的过渡,逐渐往下走的过程给客人离开喧嚣的仪式感。
豪华间利用飘窗一侧设计开放式浴室。利用镜面玻璃室外反射与低透光性,使得客人可在沐浴时享受自然山景。
套房有全酒店唯一的私人室外庭院,利用通长的玻璃折叠门作为室内外的分割,玻璃门完全打开时室内外空间真正融为一体。根据客房中央承重墙的位置设计了一个迷你吧台与储藏空间,客房的轴线也旋转45°,使客厅与卧室有了变化的景观角度。
双人间平面狭长,我们利用通长的墙面设计装饰墙面。变化的板材宽度与色调明暗变化减少了房间的压迫感。
为了区别于周边固有的建筑形象,我们希望将原建筑出挑檐口、杂乱的线脚尽量隐藏,达到现代建筑的形象目的。与锈钢管相呼应,包裹建筑本体的材料我们同样选取了耐候钢板。屋顶与围栏的钢材质随时间推移会发生颜色、质感改变,与自然共随时间变化。
为了使屋顶钢板效果更有力,钢板的做法也一改常规折边的节点,尝试利用四边角码固定,留出钢板间的空腔,保留了钢板直挺的切边。
凭借山地建筑的优势,原建筑在4个不同的楼层标高上皆有独立的室外庭院。顶层公共露台与4层客房阳台凭借场地优势,可远眺龙井山景与西湖。
由于酒店入口位于3层,入口庭院是对外的最便捷的院子。我们保留了原本的3棵大树,并没有作过多修饰,只通过简洁的地面的划分完成了入口庭院的设计。
一层是酒店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以15片镜面玻璃为背景,被丰富的高大树木围绕。人处于此处可感受到被自然全方位环绕。15片镜面玻璃反射着周边的自然景色,在不同角度观看立面具有多变的表情。削减建筑体量的同时,使自然的变化在建筑上得以体现,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原砖混结构与钢结构形成平面上内部封闭外部开放的形态。我们将内部较封闭的部分作为大堂,营造稍微暗的空间效果;外部利用大面积飘窗形成极佳的观景餐区,享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建筑师: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地址: 中国杭州项目团队:小嶋伸也,小嶋绫香,北上紘太郎,林鸿缔,徐小晖景观设计团队: 原地环境设计事务所建筑面积: 850.0 平方米项目年份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