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就曾七次下西洋。这不仅增加了中外经济的交流,而且也促进了中外艺术的交流。明代以前,我国的硬木家具,多用柞木、榆木、榉木、楠木等材料,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的增强,热带国家的各种红木原料便源源不断地运入我国内地,紫檀木、酸枝木、黄花梨木等便成为高档家具的主要材料。红木雕刻家具也因此蓬勃地发展起来,并很快成为中国特有的经典家具而风靡于世。
由于明清时期广州特定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于是西方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表现技巧逐步通过广州传入我国,并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清代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宫廷中更是大量聘用西洋艺术匠师,著名的圆明园便是中西合璧的典型。诸多西方文化样式中,由明代传入至清代盛行的西方图案——“西番莲纹”尤为著名,并成为广泛地应用于红木雕刻中的典型纹饰。如清紫檀浮雕“西番莲纹扶手椅靠背板”,就体现了这种西洋纹饰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