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评装饰设计 于 2017-4-25 17:49 编辑
十年前,澳籍设计大师Kerry Hill为赖先生设计了位于台湾日月潭的涵碧楼酒店,使其成为台湾第一间以简约风格塑造东方情怀而声震遐迩的酒店。现在的涵碧楼是台湾的一张名片,款待各国政要的首选,从而圆了赖先生多年的一个梦想。
十年后,当赖先生在青岛市一个名叫黄岛的海边“做梦”的时候,自然又想到了Kerry Hill。但Kerry Hill年事已高,对商业项目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于是赖先生就亲自前往他在新加坡的办公室,“软磨硬泡”了一年时间,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Kerry Hill开出了令人“瞠目”的价钱和三个条件:
1、6000万的设计费不能讲价; 2、设计时间由他定,不得催促; 3、不能修改图纸。 赖先生都一一应允。于是,六年后诞生了令人惊艳的“青岛涵碧楼”酒店。因为“有约在先”,所以就有了以下六千万设计费背后设计大师追求完美、甲方精益求精和施工方心甘情愿一起反复“折腾”的故事。
故事一:敬天——一切为了生态 酒店用地是一块伸出海中的条状半岛, Kerry大师根据地形将酒店倚山而建,外形以集装箱为主题,
并将自然主义的设计哲学引入酒店设计,在礁石海水之中“长”出一个酒店。
为了保护生态,没有搞“三通一平”,而是用炸药一点点把礁石炸开,导致多用了不知多少吨炸药,从而保证了连游泳池都建在礁石上,而不是建完后将礁石移来的人工景观。
半岛上的鲍鱼养殖池也被保留下来,成为别墅的私家鲍鱼养殖池,
这是酒店发展方一直强调的“敬天”!——生态保护。
故事二:“海天一色”的代价
设计师要求泳池在铺完瓷片装完水之后必须是“海天一色”,结果水有深浅、颜色有暖冷、天气有阴晴,颜色自然就有细小的区别,花了六千万设计费的甲方就为了要达到设计师“海天一色”的要求和施工方折腾开了,装完拆掉,拆掉再装,前后折腾了十多次终于用放射性釉烧制成功的瓷片解决了这看似简单的“海天一色”,其实不简单的要求,而且虽然是一色要求可瓷片却是两色才完成,
因为水的深度对颜色的深浅有影响,设计师对细节的追求可见一斑。
故事三:自然灵动的走廊与客房中庭 每个客房的洗手间和淋浴间外面有一个种满竹子的中庭,坐在马桶上或者淋浴的时候,都能通过落地大玻璃看到满园的竹子,没有窗帘的单向玻璃保证了顾客的私密性也不影响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经过灯光的照射,将竹子投影在客房走廊的磨砂面玻璃上,行进在客房走廊便能看到像水墨画一样,风一吹竹影就不停摇曳的“动画”效果。
可当初为了这些效果没少折腾施工方,当时施工企业提出要以“剪影式”的黏贴方式解决,但遇到设计师的强烈拒绝,最终使其成为客房走廊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当夜晚降临时还有“惊喜”,站在淋浴间或者洗手间可以透过对面玻璃反射看到上下楼层淋浴间和洗手间内的情景,当然这是不是设计师为了满足有“偷窥”嗜好的部分客户的需求还是对光学反射强度预估不足不得而知,又或许就像国外对待天体浴场的态度,放在国内就变得“大惊小怪”。不过我选择关灯沐浴、入恭,因为自己“修为”未到那样高度。
故事四:耗时一年时间的外墙表皮材料选择 设计师不仅“折腾”别人,也折腾自己。为了表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确定用穿孔材料,当走廊有人行走便有皮影的效果。
选用何种材质?设计师把钢、铝、铜三种进行了仔细分析,还专门把这三种材料在室外环境下做了一年的实验,最后是铜以稳定的性能和漂亮、丰富的色彩变化而胜出。
故事五:两个女汉子跑遍大江南北搜集软装素材 青岛涵碧楼内饰以齐鲁文化为依托,酒店内所有的软装饰品都是两个女孩子悉心搜集而来,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古物,凝重的色彩和历史感,虽然空间设计简洁有力,但搭配这些软装陈设,还是会让人有种穿越到了齐鲁文明中华大地的感觉。
其实,6000万设计费算不算天价,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但透过以上几个设计费背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设计师的坚持和甲方对设计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