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标题是城市的另类居所。之所以称为另类之所,主要是因为这座建筑不是提供给人类居住的,而是给汽车停放的。这是我们2013年完成的项目,是一个立体车库的项目。
我们人类住上高楼很多年,小汽车也陆续跟随我们住上“楼房”,这是城市化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先简单介绍项目产生的背景,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城市化日益严重,汽车数目不断增长,停车位供不应求。上海市政府计划建造一批立体车库,用于缓解停车压力,绿色低碳环保,与国际环保潮流相接轨。
现在我给大家发的两张图片,是我们现在使用立体车库的图片,完全是一个外露的机器。
本项目位于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场地之内,是国内第一座以绿色环保概念建造的立体车库,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这是一个招标项目,经过两年的竞选,很幸运获得这个项目的设计权,下面我跟大家分享这个建筑方案形成的过程。
首先在设计这个立体车库建筑之前,需要了解关于立体车库的基本构成。
立体车库建筑的载体是汽车,建筑尺度的母数是以车子的数据为依据。例如立体车库的每一个标准车位尺寸是两米五宽乘于六米长,加上一米八高。这个建筑主要是以这个母数进行设计,标准的车位空间,就像一个单体细胞,重复排列和叠加以后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车库和整体的建筑。
这个立体车库停车系统是一整套比较复杂的机械设备,由专业厂家提供,而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依据这些设备量身定做。例如建筑的朝向我们要考虑是否便于停车的进出,转弯半径是否足够,这跟人居住建筑的朝向有本质上的不一样。
另外建筑的体量和尺度,要符合设备的要求,因为这套设备是有很严格的标准尺寸在里面。停车系统是一个很完善很独立的结构体,为了节省建造的资金,我们会跟设备的供应厂家合作,采用统一的方式建造。
整个项目是建立在非常理性严谨的基础上,当满足了以上限制条件,我们才会把关注点放到形式艺术上面。记得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建筑是人类居住的机器,而这座建筑就是人个的机器,只是载体换成了汽车。它首先是一个机器,然后才是一座建筑。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在这个建筑设计的时候的一些构想方案,跟旁边国际体操中心的一些关系,以及一些研究的过程。
了解完这个立体车库设备的基本构成,我们就开始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些分析和构想。这个构想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和项目的其他团队进行沟通和了解,以保证这个项目的可实施性。
这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在概念的初期阶段,把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分得比较清晰。因为首先必须很理性去理解这个设备的构造和体积。下面我谈谈偏向感性的一些构想。
现在给大家发的是施工阶段的图片。这个建筑大部分是在工厂生产完后到现场安装,还有一部分是现在加工完成。
立体车库的建筑是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的红线范围内,是属于体操中心的一个配套设施。选址在南门入口的东侧,整个占地大约880平米,沿着绿化带形成长方体的建筑体量,这是最节省空间的立体车库的建造方式。
对于这一个立体车库的建筑方案设计,上海政府提出一些相关的要求,一是绿色低碳环保,二是体现运动有关的主题、图案和文字。
为了这个方案我们专门在上海看了一天,希望这个建筑要有自己身份的表达方式。立体车库与国际体操中心靠的比较近,国际体操中心是圆形球状的建筑,我们心中认为立体车库应该是方形的建筑。
球形的体操中心是一种柔和的体量,而方形的立体车库则是比较刚硬的体量。两个建筑一刚一柔,存在于这片地区,各具特色。考虑之后,我们打算建立关于车的主体性刚性的特征,寻找场地内两者的内在与联系,以这种方式建造。
车的主体性和刚性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建筑立面的一些机械线性和连贯性,产生一种律动的感觉,而不采用具象人体跳操的图案作为表达。
在材质上,我们运用了黑色的百叶和不锈钢的搭配,突出外立面金属的反光,硬朗的质感。立体车库正面朝西,在午后阳光会射到立体车库的建筑体上,就会发出金属闪烁的光芒。
在灯光使用方面,设置了一些隐藏的宝蓝色LED灯带,到晚上整个建筑发出幽幽的蓝。相对于体操中暖暖的光芒,蓝色表示机械的冷酷,我们希望通过灯光把两座不同的建筑特征区分开来。
现在发的是从车库里面往外看的一个场景。
墙体内侧采用黑色的金属百叶,主要是为满足挡雨、通风、散热等功能而专门定制的模块。墙体的外侧是条形不锈钢做成的,是一个绿化槽,用来摆放绿色植物,装有滴灌系统。因为图片是刚刚建好拍的,植物还没有摆上去,所以图片上看不到绿色植物。
立体绿化增加了绿化的面积,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释放氧气,中和汽车尾气,减少空气污染,还起到减少噪音、降温的作用。屋面上还安装了太阳板,能提供一部分的能源,但整个车库的主要动力还是依赖于城市供电,这部分清洁能源只能作为补充。所以建筑外墙是一个环保构造设置的直观呈现。
我们的工作除了负责这个项目的建筑设计以外,还需要整合相关的设备企业团队,协调整个工程建造,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这些合作单位有立体车库设备厂家,外墙金属板定制厂家,太阳能、垂直绿化等等企业。这些领域以前我们也接触过,但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方案一开始的时候通过不断沟通和磨合,对方案不断地讨论。
最后想跟大家谈谈接下这个项目的心理变化,我们团队想到关于面包与理想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面包是解决设计从业者经济来源,理想就是作为设计师动力所在。从经济角度考虑,公司会花很大的精力时间去完成一个利润不是很大的项目,这就不是面包,而是包袱。但是从理想的角度考虑,这是一个公民的建筑,建成以后可以给周边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也能改善当地一些小的环境,感觉到自己是可以学以致用,想到这里内心还是充满喜悦,所以我们团队相信,只有面包和理想达到平衡,我们才能更好的继续往前走。
以上图文为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