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点干货出来分享,很多朋友对了日式住宅了解得不够深入,今天小编就把平时搜罗的珍藏私货拿出来分享。
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日本的建筑细节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主要分析日本住宅“设计中的整体空间层次感”,主要介绍了从规划阶段到设计阶段全周期的高品质住宅设计方法。
并且这些丰富的设计要点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对于设计者有着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一、吹拔空间
吹拔空间在设计中是常常出现的。
虽然在住宅设计中,并不会像公共建筑中一样通过巨大的吹拔面积而产生礼仪性的效果,小巧的吹拔空间的恰当运用,同样可以获得美好的效果。
有限的吹拔空间其实可以同时承载引入光线、沟通视线和丰富空间这一系列的功能。
吹拔也不一定是方形的——窄长的上空处理手法可以通过更小的空间满足通畅的需求。
吹拔空间亦是联系家人的纽带。如图所示,这家的儿童室通过吹拔空间实现了视线的贯通,别有一番生活情趣。
吹拔空间还可以实现视线的上下回游。
在入口上方设置吹拔,可以改变进入住宅的第一感受——小小的玄关一样可以达成通透开朗的空间效果。
如下图,在主要的生活空间里,吹拔的良好利用更是可以带来令人愉悦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吹拔最本质直接的效果就是创造具有距离感的空间,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设计手法,给予吹拔空间十二分的爽快感。
但是同样也要避免设计中的错误。如图,好的吹拔设计可以有效缓解楼梯空间的闭塞感;但是错误的设计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造成使用上严重的危险。
二、楼梯/楼梯间
不同的形式、采光、装饰风格……等等元素的可选择性,决定了楼梯可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正因为要素丰富,所以楼梯也很容易出现设计错误。考虑上的欠缺很容易直接导致下面这些采光恶劣(图1、图2),空间单调(图3)的楼梯设计的出现。 ▲图1
▲图2
▲图3
楼梯决不应该只是一个改变高层的通过空间,而应该成为住宅中交流展示的空间。
楼梯间与采光的结合设计,可以赋予室内更多的活力与变化。
一部楼梯的设置并不只是简单的选型,如果可以分段设置,不但可以避免通过空间的单调,也可以活跃整个室内的氛围。
很多时候,室内可以设置不止一部楼梯,满足功能的同时丰富空间关系。比如下图,中心螺旋楼梯之外配置的楼梯可以方便孩子们的活动。
再如下图,居室中的两部楼梯有效地缩短了日常起居的动线。
下图中的旋转楼梯不经过玄关,不会影响主要公共空间的使用,一部楼梯解决了两代人居住时互相干扰的问题。
加设室外的楼梯可以不经过首层室内直接快捷地到达高层。如下图的室外楼梯直接进入二层,同时也作为建筑的立面构成元素。这一设计手法不但在独栋中,在叠拼住宅中也有大量运用。
三、中庭/庭院/露台
日本的住宅中非常重视塑造庭院和露台,利用庭院和露台来提升居住品质。
视线的连通和穿透——庭院和露台两侧的空间可以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在视线穿越的过程中又能利用庭院内的景观来增加空间层次,在视觉感受上空间显得丰富。
方寸之间显智慧——在室内多个空间的视线结合部位设置了一个一平米的“小庭院”,可以让多个空间都分享到一点“绿意”。下图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一平米小庭院。
中庭的舒适感和周围墙体的高度有很大关系。如下图中所示中庭,周围墙体有高有低,有虚有实,很好地减弱了中庭的封闭感,加强了风与光的进入,提高了舒适度。
下图中的日本住宅将庭院设计和立面设计进行结合,通过立面造型时的凹进,自然形成庭院。这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1.满足了立面的变化要求;2.提供室内多个空间的通风采光;3.减弱城市噪音对住宅的影响;4.室内吹拔和室外庭院形成了空间尺度上的延续。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日本狭长型住宅,通过设置景观中庭,不仅可以解决住宅通风采光问题,同时也创造了室内的视觉中心,使狭长型的日本住宅也具有了向心性。
下图所示的日本独立住宅在处理入口时使用了一些虚的隔断(比如格栅,帘子)来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使室内外空间在视觉上能够互相延伸。这种手法经常用于日本的土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后门”)。
住宅中的庭院存在着不同的私密性要求,因此需要对庭院进行一定的划分。在日本的住宅中,一般通过种植植物或者设置一些矮墙来完成区域的划分。
比如下图中的庭院,原本是一个紧邻街道的大庭院,通过在中间设置了一条矮墙划分出了两个区域,其中一个连接玄关和室外,私密度较小,另一个则紧靠浴室,私密度较高。
在日本的独立住宅中,经常可以看到浴室紧邻着一个庭院。之所以这种设置非常受到欢迎,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日本人喜欢泡温泉的特点。
下图就是典型的浴室紧邻庭院。在浴室边上设置了庭院,既可以保证浴室的通风采光,同时也能在泡澡时享受到自然景观,使住户在家也能得到泡温泉的感受。
在日本住宅中,非常善于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合理地开窗开门,将室外庭院中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犹如是室内的一幅装饰画。
下图中的住宅就运用了多次这种手法。
在某些日本独立住宅中,有时候周边条件并不利于形成舒适的庭院,比如周边紧挨着高层建筑。这个时候可以在设计时借鉴一下日本古代庭院塑造手法。
下图就是运用这种“仿古”手法比较成功的一个庭院。古代日本人一般坐在榻榻米上感受庭院,因此对庭院低处和近处的景观更为重视。而在设计时,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设计手法让人的注意力放在庭院的近处和低处,从而减小外侧高层建筑对这个庭院的压迫感。大出檐,挂帘子,设置低位景观(如图中的石阶,低矮灌木)是比较常用的手法。这种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丝古代庭院的意境,而忘记了身处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
四、入口空间/玄关
通过设置入口庭院起到过渡室内外空间的作用,这在日本的住宅中是常见的入口处理手法。
在入口庭院中,巧妙利用矮墙等隔断将入口空间划分出私密性不同的区域,让庭院和和住宅空间关系更为合理。车库和庭院之间用一些虚的隔断使两者空间能互相渗透。同时,仅从庭院入口来看,矮墙之后若隐若现的绿化让人对庭院空间充满遐想。
有些时候,入口与街道距离较近,如果不做处理,对于室内私密性破坏程度较大。此时可以利用植物来遮挡入口,保证足够的私密性要求。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路径的设计可以让入口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
曲径通幽——将入口路径进行一定的曲折,虽曲折但不绕行,通过曲折的入口流线来保证入口的私密性。
下图所示的住宅紧邻街道,对着街道直接开门不太合适。按照中国的设计思路,一般都会选择将建筑退几米再开户门。而这个住宅的设计师通过设置一个凹入式的入口使玄关可以紧邻街道,争取到了使用面积(可以从图中看到,在紧邻街道的墙体内侧放入了一个鞋柜)。玄关另一侧的入口则连接车库,提高了出入的便利性。另外,作为街道立面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凹入突出,也丰富了街道的景观。
可以看出,日本的住宅设计非常重视空间的层次和私密性的保证,同时对细节也是一丝不苟。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
|